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以20世纪为例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传统,这些传统既凝聚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学者对马克思教育学的价值情感和学术探索,也凸显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中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浸润的文化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唯有将其进行理性的继承和发扬、科学的创新和突破,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大的生命力,有待于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主要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奠定了中国教育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研究取向;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教育学重要的理论维度和构成;第三、面向实践的教育学研究旨趣,这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中国教育学现实性性和时代性的科学把握。
其他文献
本文从讨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和新儒家梁漱溟的哲学思想入手,对个性的哲学内涵在教育学视角下进行解释。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条件下,中国的教育改革既需要充分彰显个体的独特性,同时个体独特性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个体与他人、社会的良性互动。通过和杜威以及梁漱溟的哲学对话,借鉴杜威对"兴趣"的阐释以及梁漱溟对"自觉"的阐释,本文提出个体的独特性和包容性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个性教育不是要鼓励排他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雷锋"书包的接受史大致经历了流行、隐退与复归三个阶段。传统意义上的"雷锋"书包暗含着政治教育学的价值诉求,它表征着特定时代背景下教育与政治、劳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雷锋",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唯物辩证法使然。一般来说,教育系统的"三因素说",是教育学者建构理论范畴、生发教育学研究生长点的分析框架,这种封闭的基于结构主义的教育哲学思维,往往派生
会议
"他域"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多为专家学者引领,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存在忽视教师内在精神世界成长的现象,教师的发展是不全面的片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本应是为了"人"的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教师的意愿、教师的行动是推动这项事业进步的动力。
会议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然而近年来其意识形态逐渐影响到我国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不论是在课程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还是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我国虽然处于工业时代,但发展仍不完全,再加上我国多元文化的存在,各民族的不均衡发展,后现代主义在我国是否具有长远发展的背景土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后现代主义,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后现
会议
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承形式、手段或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教育者和学习者如何进行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承,增加其自身本质力量,来探究合理性教育的形成。合理性教育使教育者除了要将学习者作为工具进行知识工具性的循环教育,而且还要将学习者作为人进行文化价值性的循环教育,这样学习者才能进行工具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合理性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合理性实践中提出、分析和解决关于价值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被培养成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新趋势,本科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高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回归。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等的浪潮推动下,世界高等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型是一场重大革命,它不仅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挑战,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能依靠我
会议
延安时期的教育实践具有丰富的教育学意蕴,这一区域的教育实验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建国后的教育方针;并且,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实践在利用极其有限的教育资源完成时代任务,构成的行动教育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智慧资源;在延安教育解读过程中,教育学术写作宣传化、劳育理念、教育目的叙述中的个人思潮、大规模教育实践改造社会、班主任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今天仍有启示和影响,在此意义上可称作教育学的延安传统。
中国教育学百余年的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也形成和积淀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文化和学术传统。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价值层面,中国教育学基本是伦理取向的,表现出崇尚道德和实用理性的传统;在认识层面,有着尊崇经典和权威知识、重视直观经验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密切关注并改造着中国教育实践;在方法层面,中国教育学遵循着引进——模仿——中国化——原创性的发展路线和哲学思辨、科学实证、多元化取向的
会议
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和自己的遭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对劳动教育的见解。他跟十八世纪其他启蒙学者一样,以唯心主义观点看待社会问题,认为思想支配世界,因而认为要改造社会,必须改造个人,所以对教育寄予重大的希望。他希望通过教育,使人们掌握多种劳动技术,能自食其力,成为独立自由的人。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第一,卢梭对待的劳动的态度。
教育学传统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是教育学传统产生的沃土,教育学自诞生之日起,经历了"经验—描述"教育学、"哲学—思辨"教育学、"科学—实证"教育学、"规范—综合"教育学这四个发展阶段。教育学传统是从教育学这个复合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在教育学发展历程中产生的,是融历史客观性在内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研究范畴、研究范式、知识体系等的教育学发展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的集合、是被赋予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