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一次全年最晚暴雨分析

来源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729508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27日中国四川盆地(简称:盆地,下同)发生了一次暴雨,成为1951年以来全年最晚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该暴雨是由于850hPa盆地倒槽向西南涡演变过程中,中尺度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相互作用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造成,在西风槽与副高作用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有两支分别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南侧的云带建立,受槽的东移及盆地低空急流、倒槽和低涡影响,两支云带相交附近出现了MCS,这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该MCS在倒槽形势下加强,在倒槽向西南涡演变过程中减弱,并最终形成"有涡无云"的现象.分析降水在倒槽(低涡)期间加强(减弱)的原因,结果表明:降水加强的原因在于高(低)空急流相交附近存在强烈的倾斜上升气流,上升运动一方面与ω方程中的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和低层暖平流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中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露点锋也对低层的垂直环流上升气流起到抬升作用,同时中尺度低空急流"头部"是水汽辐合大值区,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涡期间降水减弱的原因在于该低涡逐渐减弱,高空急流在盆地出现中断,中高空呈现下沉气流并与低层垂直环流上升支相互叠加,抑制了上升运动发展,同时中尺度低空急流南撤,露点锋减弱消失使得水汽辐合抬升作用减弱,不再支持强降水的发生.因此,高低空急流相交引起的垂直上升运动及低层露点锋的触发可能是本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自1979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距今三十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地方建设兴起,我国很多地方发生巨大变迁.为了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我国地名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本文以湖北省嘉鱼县第二次地名普查为例,总结了地名普查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准备工作和信息收集、记录方面提出几点建议,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与测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测绘、行军打仗离不开测绘,甚至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仰仗(电子导航)测绘.随着近年来高科技事物(计算机、航拍无人机)进入测绘领域,由原来的白纸测图转换为现在的数字化测图.目前数字化测图已经占据测绘市场的主流,同时数字化测图也成为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要的数据源.数字化测图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从精度、质量、更新、使用、保存长
空间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GIS发展的技术支柱.如何高效地存储、更新、检索空间数据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了甲骨文公司推出的Oracle Spatial空间组件,介绍其空间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模型,以及相应的存储机制.
当前GIS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系统由主要描述二维空间信息扩展至三维空间数据空间信息,对三维空间元素的不确定性研究日趋重要.文中以二次Beizer曲线为例,对曲线上任意点的不确定性、整条线元的不确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际算例表明,三维空间曲线误差分布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
受长江中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库区及坝下游河段冲淤在时间、数量、空间分布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根据近期河道资料计算冲淤量,局部河段与预期河道演变规律明显不符或与输沙法计算冲淤量在定性上出现相反的结论.本文通过河道测量误差来源、测量精度及观测布置等对河道冲淤量计算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提高河道观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的1°×1°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变性台风"灿鸿"和"天鹅"对黑龙江造成的影响,从暴雨过程中的动力、水汽、斜压性、地形作用等方面,探究两次台风过程的异同点."灿鸿"雨量大、范围广,"天鹅"雨量相对较小,大风强度大、范围广.两次变性台风斜压性变化过程不同,"灿鸿"台风内部不断有冷空气入侵,斜压性不断加强,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呈现出半冷半暖的热力结构."天鹅"的变性过程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一次强冰雹天气形势背景、环境热动力条件、强冰雹发生前地区环境场变化、超级单体雷达回波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冷涡槽后干冷气流影响下,中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高低空急流以及地面辐合系统的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热动力条件;高CAPE值、逆温层、低层适当水汽条件、及较强
从一次华南强对流天气个例着手,分析了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对流有效位能取值与地面露点的关系.以除地面气温和露点外,层结曲线基本相似的河池和百色为例,说明地面露点的高低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密切相关.通过热力学图解说明为什么露点的差异能显著改变对流有效位能的大小,并具体计算了露点差异所引起的对流有效位能的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此例中,气温对对流有效位能的影响接近线性,每变化
飑线是产生灾害大风的重要系统,强度和影响范围大.在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识别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飑线优化识别方法,识别主要参数选取反射率因子、长轴长度、系统面积和线性程度,按照反射率因子5dBz递增原则,选取四组识别参数对雷达回波多次识别,择优选取线性程度高且包含最强回波的飑线作为当前体扫的飑线最优识别结果.通过对140个体扫126个飑线识别效果检验和对应大风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识别方法能够同时识别
利用荆州市6个国家地面观测站的降水、天气现象、雪深和气温等常规资料,统计1981-2010年冬季暴雪个例,结果表明:近30年全市共发生19次暴雪过程,其时空分布不均,1月发生最多,约占全部暴雪站次的61%;东南部地区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西北部地区,且2000年以后西北部地区没有出现暴雪.经过普查历史天气图,认为暴雪天气发生与500hPa西风带低槽、地面中等偏强冷空气、700hPa强劲的西南暖湿气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