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等特点决定了黄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格外令人关注。本文以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水文事件、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指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是造成黄河流域近十几年径流持续偏枯,洪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减小的主要原因;受冬季气温持续增暖的影响
【机 构】
: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 45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沙关系不协调”等特点决定了黄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研究,格外令人关注。本文以观测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点,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水文事件、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指出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是造成黄河流域近十几年径流持续偏枯,洪水事件的强度和频次减小的主要原因;受冬季气温持续增暖的影响,黄河宁蒙河段冰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防凌压力增大;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各个环节,这种影响是否是趋势性的,未来影响程度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家的重大问题。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正在兴起;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应该着重极端气象水文事件变化对流域水沙调控体系建设、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黄土高原区和河口区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以促进流域综合管理。
其他文献
基于平均校准法,提出了雷达联合雨量计的局地平均校准方法,用于淮河流域佛子岭和响洪殿小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并与距离加权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将面雨量结果输入TOPMODEL水文模式模拟佛子岭和响洪殿流域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几次较大洪峰过程的入库流量。结果表明:局地平均校准后的雷达,不但能使单点和流域面雨量好于距离权重方法得到的面雨量,同雨量计面雨量曲线基本重合,而且输入水文模式后,提高了流域入库流
利用北京地区S波段Doppler雷达和地面5分钟加密自动站资料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典型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影响时自动站上气象要素出现风向突变、风速骤增、温度下降、气压陡升等突变;(2)地面涡度与降水和雷暴大风有很好的对应。降水发生的位置与及其与正涡度区的距离的变化能预示对流单体未来的发展趋势;(3)地面水汽通量(P)能直观地反映雷暴单体的地面出流,地形辐合线以及低层水汽输送等中
利用12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对比分析2008年8月14日湿雷暴(伴有强降水,简称“814”)和8月24日干雷暴(无降水,简称“824”)在其发生前后不同的温湿层结特征,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有明显不同:雷暴发生前,“824”温湿层结特征更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对流不稳定能量(CAPE)很高(1260J/Kg),对流抑制能(CIN)很低(-27J/Kg),大气层结极不稳定,中层深厚的干冷空气有利于强垂直风切变
基于石家庄市气象台近43年的春季物候资料和逐日气温资料,从多角度分析了石家庄春季物候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利用物候资料模拟了春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建立了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石家庄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且早春物候比晚春物候提前的趋势更为明显;春季物候和前1~2个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同期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而春季物候和当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要高于和当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
本文利用河北区域40个测站50年的长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区域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的年、季变化规律及地域性变化特征。对全省11个地市的年降水量进行逐年分档统计,并对降水特征量进行了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分代表测站低云出现频率、毛毛雨日数等资料,结合该区域大气气溶胶的观测结果,对其物理成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过去50年来,河北区域年平均最低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尤以冬季最低气温升高更明显
利用海河流域120站近50年气候资料和水资源、多模式预估数据等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的影响,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未来50年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近50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21.5mm,年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a升高0.31℃。海河流域气候暖干化趋势造成地表水资源大量减少,平均每10a减少18[%]。多模式预估,未来50年海河
选择河南境内5座大型水库,对其上游的气候变化以及对水库运行影响进行分析,位于黄河流域的2座水库年降水量在下降,其它3座水库域年降水量在增加;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蒸散量均呈下降趋势。统计还表明,水库上游来水量与降水量、降水强度关系密切,降水量大(小)值的年份与水库来水量大(小)值年份基本相对应;来水量与大雨以上日数的累计距平变化周期及位相也非常相似;由于近10年用水量的增加,水库库存水量在减少
采用滑动分析法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南阳盆地12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南阳盆地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及增暖背景下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自1985年以后进入持续增温阶段,尤其自1996年开始增温趋势更加显著。南阳盆地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40a来除镇平表现出不显著的降温趋势外,其余站点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t检验、滑动t检验方法对濮阳1954年12月-2008年11月间的月、季、年降水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濮阳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8.66mm/10a,|t|=1.5694<t0.05/2=2.0084);按季节分析,春季降水量有增多趋势,冬、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3.66mm/10a,|t|=0.3773;秋季,-8.85mm/10a,|t|=0.7076
CO2的过度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泥工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碳源,而实际上水泥使用过程中又转换成碳汇,混凝土会逐渐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因为水泥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碳汇。根据元素守恒定律,假定给以足够长的时间,混泥土的暴露面积足够大,混泥土会全部碳化,吸收回水泥工业排放的全部CO2。但事实上,混泥土的碳化是由表及里进行的,混泥土表面先碳化形成碳化层,碳化层会阻止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