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微电解和芬顿工艺处理荧光增白剂废水的效能对比与研究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zs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增白剂广泛应用于造纸、印染等工业,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的水质复杂,结构问题,且具有一定的毒性,难于生物降解,因此单纯的采用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往往达不到相关标准的指标,故而采取高级氧化处理等预处理是非常必要.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工艺多数采用O3氧化、Fenton试剂、紫外辐射等高级氧化技术来进行前期预处理,后续和生化处理联用.芬顿预处理目前已经获得大规模应用,实际工程运行效果较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高,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后续处理工艺的成本增加.铁碳微电解虽然存在由于长运行时间的运行而产生长板结现象,进而造成效能下降,但铁碳的优势也较明显,如铁碳填料造价低廉,处理成本低,且没有化学污泥,具有一定的环境友好性能.此外,一些学者正在研究铁碳-芬顿联用技术,铁碳微电解阳极产生的二价铁离子可直接与H2O2形成芬顿反应,故而可节省二次投加亚铁盐的成本,因此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序批式实验为基础,分别考察了铁碳微电解工艺和芬顿工艺对荧光增白剂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并进行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
其他文献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vagal nerve stimulation(VNS)promotes recruitment of c-Kit positive cells through paracrine releas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
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天然宿主之一,其携带的人畜共患病致病菌与病毒种类远远多于啮齿目动物。翼手目独特的免疫系统也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世界范围内,蝙蝠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已开展多年。本文以东方蝙蝠为对象,通过对其初步的实验室饲养,探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需要的普通级实验蝙蝠饲养环境条件,以期推动蝙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中华鼠耳蝠的实验动物化目标。
目的 通过高压水枪法将双报告基因[即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Luc)]导入小鼠肝脏,以熟练掌握高压水枪法,其将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 将质粒pcEF.luc-IRES-GFP 瞬时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 以进行载体体外功能验证,并利用高压水枪法将质粒pcEF.luc-IRES-GFP 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肝脏内,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活体检测GFP 和Luc 信
目的克隆西藏小型猪的肝脏组织中的IGF-1 基因的cDNA 序列,并与Pubmed 中查询到的猪cDNA 进行比对分析.方法提取了西藏小型猪肝脏组织的总RNA,应用RT-PCR 技术扩增了IGF-1 基因的cDNA 序列,将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MD18-T 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IGF-1,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克隆出西藏小型猪肝脏组织中的IGF-1 的cDNA 序列,获得了大小为567
目的 对西藏小型猪GH 基因(部分序列)进行SNP 分析,筛选体型较小的基因型。方法采用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08 头西藏小型猪GH 基因5端部分片段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发现GH 基因共有5 个变异位点,其中T45C 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不同基因型生长性状比较的结果显示:在GH 基因中T45C 突变位点上TC 基因型6~8 月龄的西藏小型猪的腹围值较小,G84A突
目的:狂犬病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在59,000 以上,大部分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95%以上是由犬传播的.目前兽用的狂犬疫苗主要为灭活疫苗,虽然其安全性高,但是免疫原性低,需要多次免疫才能提供有效保护,导致价格昂贵,阻碍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广泛使用,迫切需要开发安全、高效、持久、低廉、能够口服的新型兽用疫苗.方法:本试验我们通过使用狂犬病街毒株DRV-SX-09
会议
会议
环境中绝大多数细菌尚未被经典的微生物分离实验所分离培养,一般认为主要原因是实验室条件无法完全构建特定细菌所存在的环境中生长所需的某些关键因素.此外,由于某些微生物生长速度慢导致在分离过程中易被忽略.本研究采取刮取平板上所有微生物进行菌种检测的思路,对一个EBPR(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样品进行平板分离实验,然后提取总DNA,对细菌16S rR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聚合物.许多研究表明,几丁质或者其去乙酰化的壳聚糖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菌等生物活性.但大分子的聚合物不易被人体吸收,将几丁质降解为几丁寡糖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功效.几丁质在自然界中并未累积,可见环境中存在着降解它的机制,因此通过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富集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几丁质降解菌,结合16SV4区域的高通量测序,观测在不同培养阶段样品中菌群结构的变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