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调解中的心理倾向初探

来源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当事人在调解中的心理倾向进行了探讨。在民商事调解过程中,当事人所有的调解行为都是在其调解意愿和心理的指导下实施的。如果在调解中发生的情况使当事人失去了继续调解的主观意愿或产生抵触情绪,调解程序将很难继续下去。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常常会表现出复杂的心理倾向,如过于自信的心理和猜忌心理等。当事人还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预期,如果调解的进程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这种心理预期,当事人可能就会对调解失去信心而不愿意继续调解。针对当事人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倾向,调解员需要采用相应的对策予以引导,唯其如此,才能保证调解程序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的特点,分析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经济犯罪控制乏力的原因,探讨了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是国有企业高管犯罪治理的关键。
企业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都是犯罪人在特定犯罪心理的作用下发生的。按照犯罪心理学的观点,虽然犯罪心理并不是发生犯罪行为的决定因素,但犯罪离不开行为人一定的心理参与。也就是说,有犯罪心理并不一定发生犯罪,但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行为人特定犯罪心理的直接作用和驱使下发生的。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化。可见,若把犯罪心理抑制到最低程度甚至消除,那犯罪就会很少发生,因此,开展犯罪心理预防是企业犯罪预防的一个非常重
企业犯罪是单位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双重违法性、目的图利性以及行为方式智能性。目前我国关于企业犯罪的刑罚还是比较粗糙,只有无限额罚金制,这对于治理企业犯罪是不利的,必须考虑到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的特性,以及企业犯罪的双重违法性和目的图利性的特点,并“对症下药”。针对我国多数学者建议增设的、仿效美法等国家关于企业犯罪的刑罚体系,笔者认为,虽然这些建议增设的刑罚的确能
随着力拓在华员工被拘和中国许多钢企高管卷入“间谍门”事件,中国外交部将这起泄密事件上升到“国家机密”之高度,透视出中国对力拓“间谍门”的愤怒层级绝不限于商业领域。如果说铁矿石谈判,只是失去了铁矿石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当海外机构将寻租的重点放到关系我国国计民生企业的时候,危及的将是整个国家安危。就此而言,力拓“间谍门”的确触及了在经济安全方面的软肋。正如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糜振玉中将指出的:“企业
回归社区戒毒是社区根据强制隔离戒毒或劳教戒毒回归社区后的吸毒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特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施药物生理脱毒、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拒毒能力等训练的的后续戒毒方法。回归社区戒毒在当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戒毒矫治手段。
如何理解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质,以刑事立法为依据,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容,是司法机关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因为从政治理念上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提倡是从专政的政治理念到法治的政治理念转变的结果。检察机关承载完成这一理念转变职能的重要角色,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容时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特别是公诉环节如何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起诉定罪、量刑建议、不起诉、诉讼监督等
本文分析了现行刑诉法关于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规定及适用现状,介绍了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立法原则,提出了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立法建议。
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前仆后继,被害人学成燎原之势席卷了西半球并掀起一场被害人运动。从种族隔离、种族灭绝与刑事犯罪的被害与被害人中觉醒,而将目光投向了环境污染、滥用权力、侵犯人权、贫困与饥饿、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与政治秩序等等行为、事件或者体制的被害与被害人。它所要提醒人类警觉和预防的是一切非正义、不人道、反理性的不幸与痛苦,从而消除这不幸、痛苦及其根源。没有什么比加害者和被害人同时觉醒更意味着人类总体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刑罚执行体系主要由法院、监狱、公安机关构成。死刑立即执行、罚金、没收财产等非监禁刑罚由法院执行,死刑缓期执行和监禁刑主要由监狱执行,除法院执行外的非监禁刑罚和宣判时余刑不足一年的监禁刑是由公安机关执行。本文所讨论的非监禁刑罚执行,针对的是以下两类五种对象:一是被法院直接判处或宣告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二是被判处监禁刑符合法定条件变更执行方式被裁定假释或被
本文对涉外债权转让法律适用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制定涉外债权转让的法律适用规则,面临三条路径选择:适用转让人与受让人意思自治的法律、适用被转让债权的准据法或适用转让人的住所地法。意思自治虽能促进债权转让的商业效率,但不符合确立物权秩序的需要。适用转让人的住所地法过于机械,过于片面。相对来说,适用被转让债权的准据法最能平衡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最能满足确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