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信仰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精神信仰问卷、学业能力问卷、社交能力问卷、外化问题行为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两所高中高一、高二学生和5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共705名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精神信仰状况,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精神信仰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国家民族、家庭主义、生命崇拜、政治信仰、金钱物质、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2)精神信仰一级、二级因子与学业能力、社交能力、外化问题行为、抑郁和生活满意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国家民族、家庭主义、政治信仰和生命崇拜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而神灵崇拜和金钱物质显著负向预测社会适应。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视觉注视模式,选取7~11岁的有语言障碍自闭症儿童、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各6名,让其观看7种基本情绪图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他们观看不同情绪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发现:(1)觉察中性面孔的时间无显著组间差异,但自闭症儿童对愉快和恐惧面孔的觉察时间显著长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而对中性、愉快、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均显著少于另外两组,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2)自
为了探讨自闭症儿童自我面孔加工的特点,选取12名5-11岁自闭症儿童和10名正常儿童,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其观看自我面孔、"新朋友"面孔(重复出现的陌生面孔)、陌生面孔图片的视觉指标。结果显示:(1)自闭症儿童对三类面孔的觉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自闭症儿童对自我面孔的觉察并不快于对"新朋友"、陌生面孔的觉察;(2)自闭症儿童对三类面孔的注视时间均显著少于正常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
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教师支持、父母支持和同伴支持)状况对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缺少探讨。本研究采用依据我国课程标准编制的语文学业测验、数学学业测验、自编的青少年学业自我问卷以及自编的社会支持问卷对杭州市某区2519名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共收集2467名有效被试的作答。结果表明:(1)教师支持、父母支持、同伴支持与学习成绩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业自我与学习
随机抽取高中学生,采用投球游戏来创设实验室拒斥情境,探讨同伴拒斥对中学生情绪的影响,并考察不同的分享方式对其情绪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拒斥后的被试积极情绪有显著降低,消极情绪显著上升;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对情绪感受的分享能够显著区别于无关分享;在积极情绪上,被排斥的个体积极情绪改变量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且所有参与实验的男女生积极情绪改变量均未出现性别差异;而消极情绪上,受排斥的个体消极情
生气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却与导向目标的趋近动机相联系(Carver& Harmon-Jones,2009),因此生气情绪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偏好。本研究采用空间注意线索范式,探讨儿童对趋近(奖励)和回避(惩罚)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其中包括51名被父母和教师评价为高(n=21)或低生气特质(n=30)的5岁儿童(生气特质,实验1)和40名在非公平游戏情境中报告(n=15)或未报告生气情绪(n=25)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量表、青少年父母冲突量表和青少年家庭孝道量表对六城市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2317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青少年家庭孝道特点及其与人格、父母冲突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年级个体在家庭孝道两维度得分均比低年级低;男生权威孝道得分比女生高,男女在互惠孝道上得分差异不显著(2)控制年龄、性别的作用后,父母冲突(β=.288***)能显著预测互惠孝道,ΔR2=0.11,但对权威孝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自尊与学习努力程度、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学习成绩(语文和数学)、瑞文智力测验、教师评定和排除明显的躯体或精神疾病,筛选出59名学习障碍儿童,选取年级、班级、年龄、性别和智力与之匹配的59名小学生作为对照组.再以自尊量表(SES)、自编小学生学习努力程度量表和期末考试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自编的小学生学习努力程度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中国小学生学习努力
社交淡漠是社会退缩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儿童自身对社会交往没有兴趣,仅仅喜欢一个人独处,缺乏接近同伴的动机。用班级戏剧、自我报告和教师评价等方法对小学4年级至初中二年级787名儿童进行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各变量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社交淡漠在一年时间内均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测试时间与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一年时间里,小学男生社交淡漠水平有所减少、女
群体常模(Social Norms)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成瘾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试图从群体常模估计的角度了解其与大学生的上网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个体的网络成瘾程度、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时间中的学习用途比例,以及他们对舍友、本校同年级、同专业、同性别学生等不同群体在上网时间和学习用途的估计值.结果发现:(1)个人的上网时间与其对舍友时间估计值相关
归因方式是个体认知过程当中的重要方式,对个体行为起到稳定的内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自我和谐量表》、修订后的《归因风格问卷》和聂衍刚(2005)编制的《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以广州市三所不同中学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8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自我和谐的发展特点,重点探讨自我和谐、解释风格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自我和谐水平相对偏高,在人口学变量上(性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