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建筑中木构三角屋架的两则结构实例分析

来源 :面向空间再生的保护技术——建成遗产保护技术研讨会201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西方建造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中国传统屋架构造方式.本文以南京金陵制造局机器大厂与中央大学工艺实习场两栋历史建筑的木构三角屋架作为研究对象,创建了相关BIM模型,对两栋建筑屋架结构构造的异同进行探讨比较,深入分析其技术路径变化的背景和结构选用逻辑.
其他文献
香山帮发源于苏州,是江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帮派之一,通过营造活动和技艺传播对南京传统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工匠访谈等方法,对香山帮工匠在南京的营造活动进行分期总结,并对代表建筑的木构架构成及规模、梁架形制和轩的特色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香山帮在南京参与营造或修复项目的木作营造技术特色.本研究将对香山帮在江南地区营造活动的研究有所补充,并对进一步探寻江南地区木构架设计
哈尔滨道外区,初始于1896年中东铁路建设时中国人的聚集区,百年沧桑,历经东北近代的国际商阜、北满民族工商业发祥地的极盛,以东北大院为母题,形塑中华巴洛克“混血”文脉.论文立足当下街区改造“存活”拐点,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从院落——街区——城市的嵌套结构,提出元胞“活性”提取技术方法,即BIM下提取不同东北大院的肌理和空间模式,解析多元空间组合发展的院落模式;提出群落“活化”组构
近代历史建筑立面受到西方建筑理念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复兴风格、折衷主义、art deco装饰风格等等.而以材料来分类,主要有清水砖墙立面、粉刷立面(包括装饰粉刷及露骨料粉刷)及石材立面,也包括少量贴面砖等做法.以上几种材料的立面表情中,无一不涉及到勾缝:清水砖墙的勾缝、水刷石的分缝,石材的粘结缝等等.勾缝的工艺处理及修复技术对立面的视觉效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反映了时代审美
德胜门箭楼位于明清北京城的北垣西侧,是北京内城九门中保存至今的两个箭楼之一.城楼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及民国初年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修缮.尽管经历多次修缮,今天的箭楼斗栱仍然兼有明清两朝的时代特征.德胜门箭楼作为至今保存较好的古代都城防御建筑,其斗栱做法在反映建筑的时代特征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对于了解明清时期中国官式建筑的特征有着很好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天水传统民居普遍采用的“斜梁-夯土墙”结构,以其直接的坡顶形成机制、精简的屋架构件以及相对俭省的木材耗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节用”的人居营造智慧.本文基于集中的街区调研,通过与当地抬梁式构架在“屋面设计”、“大木构件与节点工艺”、“大木材积”三个层面的对比,揭示了当地工匠利用该类结构进行本土的、适宜性建造的传统.
泉州地区的红砖古厝受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其建筑外部的镜面墙更是集装饰和施工技术于一体的绝佳作品,承载着古人对建构理念的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文章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古建筑群的修缮施工为契机,通过对建筑主体的实地测量、数据分析以及对修缮工程的跟踪记录,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镜面墙的类型和砌筑工艺进行分析,探讨闽南民居墙体施工技术与人文精神
随着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工艺传承越来越受到建筑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传统古村落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北方地区特别是太行山区现存的传统古村落,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闭塞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大梁江古村落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因此,本文以身处太行腹地的大梁江聚落为例,通过对聚落整体布局、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遗存的营建特色分析,挖掘其形成因制、文脉传承和保护价值,从而针对目前大梁江聚落现状和问题,提出保护措施.希望通过对
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有部分整体保留价值较低的历史建筑往往面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其结构与功能的更新的需求下保存建筑有价值的部分并延续建筑环境原有的历史风貌.本文以上海某砖木结构体系的历史建筑为例,详细分析了创新思维的指引下,针对历史街区中部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改造,如何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在内部结构进行改造的要求下保存并修缮历史建筑外墙,对外墙脆弱的表皮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取得良好的社会
从风土建筑迁建重构项目实践操作的角度,作者原创性地解决上海世博民居文化区项目风土建筑重建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性、改造利用过程中的构造问题和解决风土建筑维修与验收标准等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于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风土建成遗产的存续与更新之道有一定借鉴价值.
建成遗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传统工艺技术是建成遗产真实性信息来源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可行的条件下,应对延续不断的传统技术和做法予以应有的尊重.然而基于遗存的真实性以及永续保存的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在许多情况下是必须的.建成遗产保护中的技术选择,应是基于遗产价值评估、真实性、完整性要素的识别、永续保存的需求,并在审慎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之上而做出的.文章以中意合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