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小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轮状病毒(RV)感染新生小鼠,观察益生菌对RV感染小鼠肠道粘膜的作用,探讨益生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对肠道粘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MA104细胞培养轮状病毒株,蚀斑实验检测RV毒力.将80只昆明乳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益生菌组(30只).益生菌组及模型组乳鼠禁食6小时后给予0.2ml(2xl08pFU)的KU株轮状病毒.病毒吸附24h后,益生菌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制剂108CFU/kg(0.1ml/只)灌服,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每天给予0.1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观察乳鼠,记录乳鼠腹泻只数及体重;于灌服益生菌后连续7天,每天处死相应组乳鼠3-4只.取小肠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肠粘膜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小肠粘膜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分布和表达;取颈部动脉血作TNF-a检测;取小肠液作slgA检测.提取小肠组织核蛋白,ELISA法检测核转.转录因子NF-KB含量.采用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肠粘膜病理显示,对照组肠绒毛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上皮细胞空泡样变、绒毛结构紊乱;益生菌组肠粘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ZO-1,Occlud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第3d其值降到最低;同时间点相比较,益生菌组的ZO-1、Occludin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3一肠道内slg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益生菌组slgA明显减低(P<0.05),模型组在第3d其值降到最低,以后渐恢复.较模型组,同时间点益生菌组slgA显著增加(P<0.05).4.对照组TNF-α、NF-KB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模型组与益生菌组血清TNF-α、NF-κB值均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第2天出现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降低;同时间点的益生菌组TNF-α、NF-KB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能改善轮状病毒腹泻乳鼠肠黏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增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分布;增加肠道slgA的产生,减少炎症因子TNF-α,NF-κB产生,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促进粘膜屏障恢复.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通过对重庆及周边地区肺吸虫病病例进行分析,总结肺吸虫病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肺吸虫病诊断准确率.方法:对近12年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诊断或确诊的681例肺吸虫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1例儿童肺吸虫病患儿中,男性占72.6%.有明确生吃或吃未煮熟的螃蟹史的占71.1%.58.8%的患儿亚急性起病,临床类型多样,最常受累的是胸肺,其次是皮
目的:建立先天性巨结肠的实验动物模型,探索SCF/c-kit信号系统的改变与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肛门置入导管后推注苯扎氯铵(BAC)的方法建立先天性巨结肠动物模型.并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水平以及细胞水平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技术检测各组c-kit和SCF在实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或者在不同实验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HD动物
目的:评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小儿良性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良性食管狭窄患儿,135例患儿共进行325次扩张,年龄0.1-12岁,病因包括腐蚀性食管炎、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先天性贲门失迟缓症、先天性食道狭窄等.扩张的指征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所有患儿均成功的进行了次数不等的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