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回淤原因争议性问题分析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实测资料、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成果对一些与北槽深水航道回淤有关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新的认识:①悬沙落淤不是引起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主要泥沙运动形式;②北槽深水航道的回淤量与长江径流流量的变化无明显关系,拦门沙河段内部的泥沙是引起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物质基础;③温度、盐度等因素在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滩槽泥沙交换过程中只是一个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在分析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时,一定要将其置于完整的滩槽泥沙交换物理过程中来分析;④拦门沙浑浊带本质上是一个"源"的扩散现象,而不是"汇"的聚集现象,拦门沙浑浊带的存在实质上是滩面泥沙活动性强的一种外在表现.
其他文献
  利用通州沙河段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重点研究分析了通州沙沙体演变特性和变化成因。研究表明,近年来通州沙沙体总体基本稳定,但滩面窜沟发育,尤其是通州沙沙体左缘南
  随着沿江工程的建设、三峡蓄水后水沙条件的变化以及河床的冲淤调整使得沿程的水位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长江江苏段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且外海风暴潮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新
会议
  崩窝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崩岸,长江下游常常发生此类崩窝。由于崩窝天然发生过程时间短,水流地形条件复杂,原体水沙条件观测困难,为此采用试验水槽,研究崩窝内的水流流态、
会议
  白茆沙河段历史上由于上游河势的不稳定,主流在白茆沙南北水道之间来回摆动。而徐六泾河段北有新通海沙,南有白茆小沙,下段河道放宽,滩槽变化也不利于徐六泾河段出口主流稳定
  依据现场观测资料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初步分析了长江口南北槽横向水沙交换特性及规律,表明:①长江口南北槽横向单宽潮通量和单宽净输沙量沿纵向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峰"
会议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航道现状及规划以及工程项目LPG船舶通航水深要求,分析沿程各航段LPG船舶通航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随着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南通天生港至太仓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无锡和苏州等城市主要饮水水源地,望虞河是太湖流域主要引排河道,对于太湖流域防洪排涝及引水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潮位、流速、流量和河床冲淤等
  对工程海域水沙条件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根据灌河口外航道整治工程潮流物理模型,在模型水流泥沙运动验证相似的基础上,利用物理模型对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进行泥沙
  潮流能因其分布广、储量大、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能获取方式,得到广泛重视。我国潮流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关于潮流能资源估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估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回淤量大,回淤洪枯季差异大.本文对长江口径流、潮流、水温、泥沙等动力因素的洪枯季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2.5 m航道洪、枯季回淤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