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催化剂使用周期短和卸出困难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来源 :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型合成氨装置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年产26万吨甲醇装置首炉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较早的现象以及在卸出催化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工艺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改进措施:合成塔顶部加装脱硫剂,改造合成塔分布器,顶部装φ50 mm瓷球并用双层丝网固定,取消在下管板上装5cm瓷球。
其他文献
通过对脱碳液中MDEA溶液浓度、活化剂浓度、脱碳系统中污垢和合成氨装置运行条件的分析,找出贫液温度高、脱碳液中活化剂含量不达标、脱碳系统中存在污垢的原因是出脱碳系统工艺气中CO2和H2含量超标,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针对脱碳系统中贫液温度高。对贫液水冷器进行清洗,并从一次补水总管接一次水补水线至贫液水冷器入口补入一次水,增大贫液水冷器冷却水流量,从而降低贫液温度,采取措施后,贫液温度稳定在46
分析合成氨装置蒸汽管网压力波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通过相互协调逐步平稳蒸汽系统压力,使合成氨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稳定工况,总结出恢复稳定的关键性操作方法—稳定快装锅炉液位,优化控制系统,维护工艺系统平稳,调整高、中压蒸汽平衡分配,采取手动控制等。
锅炉联合脱硝改造投用后,脱硝系统出口氮氧化物浓度高,脱硝效果不好,通过对影响脱硝反应的因素分析,针对氮氧化物生成和脱除两方面,优化锅炉配风,调平氨水喷射器喷入量,优化雾化空气流程,更换氨水喷头,减少侧墙氨水喷射量,将前墙可旋转氨水喷射器喷射角度向下调整至与水平呈15°,延长氨水与烟气反应时间。达到控制氮氧化物的目的.
通过对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中废热锅炉和激冷流程两种不同高温合成气冷却方式蒸汽利用情况的综合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不同流程在煤化工项目实际建设上的优劣。经过综合比较.Shell不管是废热锅炉还是下行激冷流程,其副产中压蒸汽品质较高,可用于驱动大压缩机组,而航天炉、科林和沈鼓炉副产的低压蒸汽的品位就要差很多,用途也很有限。考虑到废热锅炉流程配置锅炉及热工系统的庞大一次性投资及生产操作维护成本,其需要结合
针对燃煤锅炉烟气排放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进行烟气脱硝改造.项目实施后锅炉烟气氮氧化物脱除率增加,排放量减少,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从粉煤密度计选择和标定验证的角度,对综合提高气化炉烧嘴煤线密度值的精确度进行探讨.输入气化炉的高压粉煤密度值是气化炉的核心工艺控制指标,其控制精度是气化炉煤烧嘴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必须要有可靠精确的检测仪表和技术来支持.
介绍企业生产特点和供电系统状况,提出单相接地故障对供电系统的危害.结合6kV供电系统进行讨论,计算出该系统的对地电容电流,并依据计算结果论证了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已对生产构成威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增设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的建议,并计算出配备这两种设备的容量.
介绍QCS-11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典型的高CO、高水气比的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QCS-11催化剂采用新型载体和独特的制备工艺,具有适宜的变换活性,其活性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明显优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应用于神华宁煤烯烃一段变换炉,对工况波动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各项工艺指标合格且稳定,活性稳定性、结构稳定性、耐水、耐高温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工业催化剂,可以很好地满足苛刻的高CO、高水气比变换
合成氨装置二段转化炉床层压差不断上涨,成为装置高负荷运行的最大瓶颈.在催化剂卸出更换中发现有明显的结块现象.通过分析,查找二段转化炉催化剂结块的根本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二段转化炉苛刻的工作条件使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现象,一段转化炉及二段转化炉表层以及催化剂自身破碎后形成的粉尘烧熔是造成催化剂相互粘连的根本原因。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优化催化剂装填、定期部分更换等措施进行缓解
合成氨装置2014年开展了一段转化催化剂更换工作,在充分准备后,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旧催化剂卸出及新催化剂装填工作,为今后催化剂更换积累了宝贵经验.旧催化剂使用真空抽吸方式卸料,设备为原有的18.5 kW小抽吸泵,以及施工方携带的75 kW水环真空抽吸泵。2014年6月25日9:00开始设备安装.17:00将小抽吸泵吊装上一段转化炉顶并组装完成。6月26日9:50开始抽吸催化剂,平均2h抽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