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共熔溶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淡水鱼中多种喹诺酮类抗生素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fgh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项研究中,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基于亲水性低共熔溶剂(DES)结合超声辅助提取技术,同时测定淡水鱼中氧氟沙星、培氟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等7 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法.通过优化选择最合适的DES,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并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对淡水鱼样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提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固定物质的量比为1∶2,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乙酸为氢键供体,形成的DES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提取率高于其它溶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氯化胆碱与乙酸之间形成氢键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因素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DES 体积4 mL、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20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利用UV 检测器在280 nm 处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05~2.00 μg/mL,R2 为0.9973~0.9997,检出限最小可达10.8 μg/L,回收率在76.2℅~89.5℅.该方法简单、高效、经济、安全,在淡水鱼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常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玉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加工贮藏等环节极易受到黄曲霉菌的侵染而失去使用价值.挖掘黄曲霉菌污染发生早期预警标识分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S-GC-IMS)对玉米籽粒中黄曲霉侵染各阶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变化进行了研究.HS-GC-IMS 共鉴定出55 种VOCs,且样品无需前处理.根据特征峰图片库结果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对玉米的早期霉变程度进行有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云南、海南等省份的重要经济作物,其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真菌毒素污染是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之后,又一影响咖啡质量安全的关键风险因子,其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咖啡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之一.本研究开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抗体-纳米荧光素酶融合蛋白(Nb28-Nluc)的生物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BLISA)用于检测咖啡中的OTA.通过对盐离子强度、
赭曲霉毒素A(Ochatoxin,OTA)是青霉属和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食品被OTA 污染后,会引起食用者的急、慢性中毒,且OTA 具有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和特定系统与器官毒性.因此研发快速、灵敏和简便的检测OTA 的方法对于确保食品生物安全和维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和特异性检测OTA 的方法.首先合成羧基化硫化铜纳米颗粒(Copper sulfide nanopa
该试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富鸟嘌呤单链DNA 序列(Guanine-rich single-stranded DNA sequence,G-rich ssDNA)增强稀土离子荧光强度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以实现对食品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兽药残留的灵敏检测.在该试验中,当核酸适配体对OFL 特异性识别后,被
食品安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中亚硝酸盐等小分子污染物的快速定量分析至关重要。基于传统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传感方法虽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但普遍受限于修饰电极结构,导致其在灵敏度、选择性等方面仍有缺陷。因此,构建功能性修饰电极界面,提高修饰电极的整体检测性能仍然是小分子污染物灵敏准确测量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现状,近几年来团队主要立足于发展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对传感界面结构-性能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备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四环素残留超标对人体有着巨大危害,因此监控其残留量在食品安全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地以甜菜红色素为原料,利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碳量子点,其在水中均匀分散,表面有丰富的氨基、羧基和羟基,平均粒径约为10 nm,且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试验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在5 min 内淬灭该碳点的荧光,且淬灭率与四环素浓度在0.5~30 μmol/L 和30~90 μmol/L 内分别
农药过度使用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当前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亟需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监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法具有无损、快速、灵敏、高效、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在农药快速检测方面有较大的潜力.本文利用柠檬酸钠的还原作用制备金纳米粒子,然后通过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将金纳米粒子吸附在玻璃毛细管内壁制备形成薄膜,得到金纳米毛细管.将金纳米毛细管浸泡在农药福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由真菌产生的Ⅰ类致癌物,极易污染食品引发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其防控亟待解决.真菌可作为天然的吸附剂有效脱除AFB1,黑木耳是吸附能力强的食品级真菌,对AFB1 是否有潜在的清除作用尚不明确.吸附模型试验显示黑木耳可以通过生物吸附的作用方式有效去除AFB1,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在黑木耳添加量0.0625 g、吸附时间246 min、吸附温度52.4 ℃的最优条件下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对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研究一种实时在线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细菌的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介孔二氧化钛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气体传感器高灵敏度、快速、特异性检测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细菌的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
葵花籽油中过多的蜡质会导致其在运输、储存与销售过程中出现发朦现象,降低消费者的接受度.为建立一种准确、便捷的葵花籽油蜡质检测方法,以不同葵花籽油为原料,采用区域熔炼技术建立葵花籽油蜡质含量检测方法.首先使用加热线圈与冷冻剂对样品进行区域熔炼处理以富集蜡质并形成晶核,晶核经过-7 ℃,30 min 低温结晶后形成晶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显微镜分别测定油蜡系统相图、样品组成和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