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汉译中的审美等效——兼评拜伦诗歌的汉译

来源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诗是英国文学的精粹,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集中体现了诗歌形式美与非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并传递了诗歌的美学价值。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诗学和翻译原则。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美学效果和艺术价值,据此,以审美属性为基本属性的诗歌翻译就必须紧紧围绕审美效果的传达来进行。一般的文本翻译强调信息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对原文的忠诚性等,而文学文本翻译的基本目的却是审美。由此,英诗汉译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传递信息而在于传递诗歌带来的审美体验。本文主要以奈达"功能对等""动态对等"理论和刘宓庆现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兼评拜伦诗歌的汉译,重点审视英诗汉译中的"审美等效"问题。
其他文献
汉学翻译是作者用来概括西方通过翻译中国文化而与之发生的文化交流活动,从16世纪以降,总共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套以文本研究为中心的基本翻译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会议
在汉语和英语中存在大量习语。其不仅有固有语言特征不同,也在其内容,结构和语用上存在着相似点。本文意在通过讨论两种语言在内容,起源,背景,语用,表述,和作用的异同而进行对比分
本文首先指出翻译语境的定义、功能,简论其研究现状,并将其分类,说明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将翻译语境分为言内语境、言伴语境和言外语境比较恰当。接着旁征博引,论述具体语境和词义
会议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向天上窃取火种,传给人世,因此触怒了天帝宙斯,身受严惩而坚强不屈。鲁迅先生曾以此来比喻翻译工作的重要。翻译工作者正是传播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纵观许
(本刊记者:王士荣)2008年2月28、29日,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主办的“2008中国房地产业政策走势与市场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新大都饭店举行,邀请嘉宾包括国家相关部委领导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英语词汇在日益增多。计算机英语词汇主要利用普通英语既有的材料通过构词方式产生的,构成的主要方法有派生法、合成法、混成法、缩略法
会议
诗在理论上是不可翻译的,因为各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构词和语言结构系统都不相同。要想用另一种语言克隆出和原诗完全相同的诗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从思果的“翻译不是翻译,是重
会议
随着中国进一步从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各领域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大而且素质更高。口译作为一种高级语言技能和笔译相比需要更高的认知策略和心理素质。通过对口译能力强
会议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程序性知识表征三个阶段为理论基础,遵循示例理论,通过比较英汉语句式的不同并结合同声传译按意群顺译的特点,把英汉语顺序具有典型差异的句子称为问题句,并将这
新闻标题是对通篇内容的高度概括,属于纽马克界定的“信息型”文本。另外,新闻标题一般具有简约、醒目、概括、风趣的特征,以打动读者,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使得文本同时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