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来源 :2015年北京放射肿瘤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维适形、伽马刀、螺旋断层放疗等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肝癌、胰腺癌、肠癌等腹部肿瘤显示出更多的生存时间.腹部肿瘤放疗的广泛应用使胃、十二指肠放射性损伤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重点总结如下内容: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特点;损伤的影响因素;损伤的诊疗进展等.结果得出:现有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放疗后行内镜检查的最佳时间仍无定论;胃V25、十二指肠V35、十二指肠aV55Gy等物理因素与大于2级(CTCAE3.0)胃、十二指肠损伤相关;放射性胃、十二指肠炎无确定的诊断、治疗标准;祖国医学在防治放射性胃、十二指肠损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他文献
会议
目的:探讨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在CT引导下使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分布.方法:选择10例2015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了CT引导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的患者,计划处方剂量D90(90%靶区体积接受的剂量)为100-120 Gy.在CT实时图像引导下进针,利用M 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针间距1cm,平行排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应用北航科霖三维治
评价T1-2N1M0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辅助放疗对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探讨该人群辅助放疗的适用选择.收集本院2005-2010年收治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资料,遴选出符合入组条件的T1-2N1M0期资料完整者共144例,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病例资料并比较该人群新辅助化疗后放疗与未放疗组的疗效及预后,进一步将分析结果与MD Anderson相似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新辅助化疗有很高的临床有效率,
会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新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局部晚期乳腺癌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案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在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或者拒绝化疗的情况下,放射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常规治疗设备和手段的制约,放疗过程中难免出现难以达到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对肺、心脏、皮肤等重要组织的综合保护等问题.现通过对本院行螺旋断层调强放射
为了解中日韩地区放疗机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状况,首先对中国地区各医疗单位进行了调查,为建立共识提供参考依据.对国内现有的多家大型放疗单位的放射肿瘤学医师以电子邮件、电话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ⅢA期NSCLC在治疗方案、放疗剂量、范围上各单位选择差异较大,ⅢB期则相对统一。其他诊疗细节有待进一步商讨。
分析利用调强技术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及预后.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全部采用常规分割的调强放疗(IMRT,6MV-X线),并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胸段食管鳞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手术可获得高RO切除率、降期率及pCR率,
通过对比研究胰腺恶性肿瘤体积大小、肝脏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瘤增强CT(CECT)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找出对靶区勾画取长补短的信息,指导临床放疗实践.计划入组患者40例,经组织病理学或者临床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行CECT及MR-DWI定位扫描,后依据不同图像进行靶区体积勾画(GTVCT、GTVDWI)、肿瘤最大截面长径测量(dCT、dDWI)、肝转移瘤(NCT肝、NMR
探讨基于3DRT技术的术前放疗和/或同步化疗+手术对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分析.比较术前放疗与术前同步化疗两种治疗手段的病理反应、毒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2014年103例接受术前3DRT技术放疗和/或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两组放疗中位剂量40Gy(40-60Gy),单次剂量1.8-2.14Gy;化疗采用以铂类为主的PF或TP方案.Kaplan-Meier法计算OS和D
放射治疗胰腺恶性肿瘤时,准确界定GTV边界是放射治疗的关键,然而为胰腺癌放疗提供GTV最佳的显像因肿瘤位置、大小和浸润范围不同而存在差异,本研究试图探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CT和PET/CT在定义胰腺肿瘤体积(GTV)和危机器官(十二指肠、肝脏)上的差异,以及使用DWI(b=1000s/mm2)和CT在肝脏可疑转移瘤及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检出率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