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宁县麻风病流行与防治分析

来源 :2018年全国麻风皮肤病防治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本县麻风病流行趋势,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利用本县麻风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全县自1958年—2017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594例,其中治愈560例、死亡321例,外迁21例,失访56人,现存病人196例.1985年有现症病人317例、患病率126.42/十万,2017年有现症病人1例、患病率降为0.24/十万.发现率1985年为12.76/十万、2017年为0/十万.在此期间开展了普查、线索调查、疫点调查、皮肤科门诊及时发现病人.1958年—1985年主要靠单一氨苯砜治疗,1986应用“WHO”推茬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麻风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结论:通过多种渠道发现病人和治疗麻风病人,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其他文献
Ⅱ型麻风反应又称麻风性结节性红斑,系麻风杆菌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属体液免疫反应,常发生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人。2例面部、四肢均出现结节性红斑等症状,符合Ⅱ型麻风反应诊断。用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红斑可减退也支持此诊断。在无正规抗麻风治疗情况下予激素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患者麻风反应复发可能与激素治疗有关。建议诊断未明确时应避免盲目使用激素,因可引起严重的激素副作用甚至
本文报道两例麻风病例.两例患者临床特征均不典型,病理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麻风诊断,本病诊断较难的原因有:麻风病为中国目前基本消灭的传染病,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临床诊疗中容易被忽略。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对麻风病的深入研究,逐步认识到麻风病发病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本文就麻风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逃逸及遗传易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为了改善和提高麻风休养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方法:以增强医患关系、环境建设,老年慢性病的管理.结果:医患关系、环境建设提高了麻风休养员的满意度.结论:对麻风休养员消除歧视,促进麻风休养员的康复.
麻风的临床表现不同是ML进入宿主体内引起不同组织病理反应的结果。通常人们对光谱免疫分类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保护性免疫基础上,而忽视了病理免疫反应在导致的皮肤和神经组织病理改变的重要性其实两者存在是有利有弊,是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矛盾统一体。在免疫力完整的人体上,ML侵入机体后被限制、破坏、消灭清除,因而不会发病。当宿主免疫力有不同程低下时,则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免疫力轻度低下时,发生局
目的:探讨麻风复杂性溃疡治疗的特点.方法:根据我所收治的一例麻风复杂的足底溃疡患者,观察麻风足底溃疡手术及保守治疗的疗效以及相应的对策.结果:患者保守治疗不会比手术治疗要差.结论:麻风属于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和其他病原体引起的溃疡相比,麻风复杂性溃疡治疗要视情况而定,手术治疗不一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对于足底溃疡的治疗,必须做到患肢得到完全休息,避免行走。肢体休息时,应保持正确姿势,以增加患部血供,促进溃疡愈合。其次要做到保持溃疡清洁,防止感染。对于复杂性溃疡,除按照单纯性溃疡处理方法外,还应积极控制感染,剔除死骨,彻底清创,特别是溃疡周围坏死组织和脐眠。该患者就是因为足底溃疡未护理好,长期溃疡导致皮肤癌变,最终截肢。通过该患者的病情,今后一定要重视对麻风溃疡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对于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早期阶段麻风的体征和症状很少或完全没有,直至麻风菌繁殖到一定数量才会出现明显的体征和症状,由于麻风发病的隐匿性,麻风诊断技术的发展对麻风诊疗和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麻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一综述,系统回顾麻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
麻风性神经炎的发生与麻风杆菌数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相关.利用超声辅助诊断麻风性神经炎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参考,在麻风性神经炎缺血损伤时间窗口期,及时、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是麻风性神经炎治疗的基础,外科手术治疗麻风性神经炎有其相应的临床适应症.本文就麻风性神经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用意志与病魔抗争,用生命守护艺术,用奉献诠释人生.在祖国大西北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老人,他为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热爱生活,怀着对书画艺术的炙爱之心,勇与病魔抗争,用他的双手和汗水给当地群众送上一道道丰富的精神食粮.2017年7月,他有幸受到全国麻风病协会会长、国际麻风协会副会长张国成教授的接见,在自己的家中现场书写了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主题"未竟事业、终止传播、预防残疾、促进融合"赠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