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的西夏译名考

来源 :第八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考察了西夏文译本《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中用了五种不同的表达来翻译汉本的“官人”,即:“()()()”(为官者)、“()()()”(掌税者)、“()()()”(掌税者)、“()()()()”(做官州主)和“()()”(州主),可以帮助梳理西夏人对这些文献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手法,对认识西夏语词汇和语法提供宝贵的资料,更可以对进一步认识古汉语“官人”的用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甲骨辨伪是甲骨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笔者在平日阅读中,发现几版在真伪上值得商榷的甲骨,提出来进行讨论,同时提出了习刻中的动物字与伪刻中的动物字的特点和区分方法.
“正”在卜辞从义位的角度分析共表示四个词:{正}释义为征伐;{正}释义为祭名;{正}释义为适当、正当;{正}表示正月之正.“正”与“(口址)”仅在表“征伐”上义近.卜辞常见“隻(口址)”连用,“(口址)”后多接俘人、翦城之类词汇,倾向于征伐所获,与一般意义上的“征伐”不同.此外,“正”与“(口址)”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感情色彩的差异.
程式语是东巴经中使用次数较多、使用场合较固定的特殊语段.通过对程式语a33la33m(e)33(s)(e)r55(n)i33与“d(m)21be33d(m)21gu21ly21,d(m)21ta55t(e)i55n(m)33s(l)55,d(m)21(s)(e)55t(e)i55n(m)33mi33”的用字进行分析可以凸显现阶段东巴文研究中诸如字词伪对应关系、单一文本与文字性质论断的种种问题,为解
本文是对秦简牍释文所进行的校订,主要针对前人及时贤未释、误释或有歧义的字词,依据字形及辞例进行新释或改释,共十四则.
佛经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抄刊刻、整理润色和引用修改,产生了大量的异文.本文所考释异文选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较为完整卷次——台图43号,与传世本《中华大藏经》《房山石经》及《碛砂藏》进行对比,同时参考《永乐北藏》《大正藏》等.通过分析阂与寻,濡、软与輭两组词条,一窥敦煌写卷在传抄过程中的文字演变.
白地是东巴教发祥地,阿明灵洞在纳西族东巴心中有神圣的地位.纳西族自古多有东巴法师到阿明灵洞给弟子加威灵,求福泽的习俗.本文刊布的两则阿明灵洞东巴文石壁题词主要记录了2014年依吉乡素洛村“格勒依秀”等5位东巴到阿明灵洞加威灵之事,印证了外地东巴到阿明灵洞加威灵的史实.之前学界刊布研究的摩崖题词类文献较少,本文在解读文献的同时对文献语言文字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论文对东巴文摩崖题词类文献的刊布补充有一
根据《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八册《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九《贪奏无回文门》后五面未译图版,知从克恰诺夫俄译本到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均未译卷九《贪奏无回文门》与《誓言门》中的四条款文.这四条款文共有两面多图版,主要为对地边有他国投诚者来索信词为誓及对其投诚事宜的规定,同时也有寻恩御旨、私语誓和逆盗为誓的部分内容.此外,有一面多图版属《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且为此前各译本所未译,但
魏晋南北朝时期石刻文字由于词义的引申、讹误、假借、等原因的影响,同一个音义往往对应多个不同的字形,而同一个字形又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义,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字词对应关系.而理清各字之间的对应关系,熟悉其字形的演变规律,对碑刻文献的释读、字典的编纂以及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选取其中的几例加以梳理,以期对认识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用字规律有所助益.
河南洛阳寇店西朱村大墓(M1)是继安阳西高穴2号墓后洛阳曹魏考古的又一大收获,该墓出土文物涵盖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和少量玉器等共500余件,初步判断为曹魏时期墓葬.但墓中出土数量最多的还是被称为"遣策"或"衣物疏"的铭刻石牌,石牌上端有钻孔,所刻文字皆随葬品名目(图1).此类器物已见于西高穴2号墓,即被认为是曹操终所的高陵.但有研究指出,西高穴2号墓"石牌"的功用是在于分别标示墓中随葬之物,并
古埃及圣书字中的复数符号与双数符号被统一归为定符,然而在文献阅读中发现它们的性质应有新的分类.本文从这两个符号的功能和具体使用情况入手,重新对它们的性质进行分类,梳理它们的发展演变过程,并结合例证,谈谈圣书字出现的由定符、意符向语法符号发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