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市)差异化城乡统筹策略初探--以湖北麻城市为例

来源 :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山区相比平原和大城市周边地区体现出明显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其城乡统筹策略的不同。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从山区县(市)基本特征入手,总结其城乡统筹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并以麻城市为例探讨其城乡统筹的战略选择。基本论点是:必须要基于现实发展条件来寻求城乡统筹的出路,不同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化的城乡统筹发展策略;山区县(市)的城乡统筹,必须以产业支撑和经济增长为保障,同时兼顾落后地区的扶持,重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以及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此外,山区县(市)的城乡统筹进程中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就业压力,唯有创设全面协调的城镇统筹目标,对现有制度进行大胆革新,才能实现真正的城乡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区域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对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含义和构成,建设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队伍的意义,再以福建省为例进行研究,介绍了福建省在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就,分析了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福建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议。作者认为,通过采取坚
区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已成为未来十年我国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合作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这一进程的关键性要素。本文认真分析总结了自2003年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至今,我国十六个地区的人才开发合作政策协议和具体实践。依据载体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话式、项目式、实体式和政策式四种类型。指出现有实践存在的诸如以市场交流为突破口,以对话式和作为牵引、以基础人力资源为对象和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等四大特点。最后,从总体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贯彻落实好国家最近公布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很重要的一点是先要有新的思维,牢固树立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科学理念。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问题,各界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其实,从人才资源已是现代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生产与经营的关键性资本、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主要推动力这一实际情况看,它才是今天知识社会时代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和日本的强大复兴,韩国与以色列的实力大增,
文章运用马尔可夫方法预测了未来几年泉州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流动趋势,分析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并对三次产业的长远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建议。
地方人事科研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回应社会巨大转型所衍生的各种人事方面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提供理论解释与支持。为此,地方人事科研机构要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科研理念,为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奠定思想基础。
“十一五”末贵州城镇化水平已突破30%的门槛,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进入“十二五”贵州适时提出了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交通是贵州城镇化发展最根本的支撑条件,“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建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省内交通干线网络,有必要构建在交通条件支撑下的贵州特色城镇化发展总体格局,找准贵州城镇化快速、有序发展的方向。
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分析了“苏南模式”自起源至今其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小城镇发展的演变方式,剖析了目前进入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小城镇今后发展的“新苏南模式”--再城镇化阶段,即非农业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小城镇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功能进行完善。
从2003年提出统筹城乡开始,到201O年一号文件“把城乡统筹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小城镇发展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新时期城乡关系已发生了战略转型,城镇化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意义与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实践探索,指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若干突出问题,如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分散的产业布局导致了明显的隐性城镇化等,提出应在充分把握“资源配置”、“产业协调”、“空间发展”、
针对城镇化水平统计基于不确定的区域,影响到城镇化的研究基础,提出根据产业和就业等综合研究城镇化进程,对农业生产区的研究或许能使城镇化变得清晰起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健康城镇化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并不为规划师所重视,从制度上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让城乡一体化得到实质的改变。要提升农村发展质量,需要规划师改变传统的职业方式,不但从事于城市规划,更要关注乡村发展和规划,成为城乡规
本文首先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用地问题的剖析,提出对三旧资源的认识,并阐述三旧改造的发展历程、实施原则以及所涉及的不同主体,从而总结出珠三角地区三旧改造的启示,即改观念求创新,改资源求资本,改环境提品质,并对未来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积极寻觅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