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普莱希特之争"初探--关于19世纪末德国史学争论的考察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世界史冬季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1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历史学教授卡尔·兰普莱希特(Karl Lamprecht)所著《德意志史》(Deutsche Geschichte)第一卷的出版,肇始了德国19世纪末德国历史学界的一次重要的史学变革——兰普莱希特之争。在《德意志史》一书中兰普莱希特宣称著述历史不仅应以政治-个人史为写作的唯一内容,还应当重视经济-文化的范畴;历史不是只出现过一次的特殊现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即历史是有规律的,并强调心理学在历史学中的运用。以上的言论和《德意志史》一书在德国史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德国史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兰普莱希特进行口诛笔伐,如《德意志史》一书中充斥着基本的历史错误,引用的不规范;鞭挞兰普莱希特的文化史观是唯物主义史学等等。这场论战持续了近十年。尽管在方法的突破和材料的运用上兰普莱希特富有创新精神,也指出了德国史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将创新进一步运用到史学实践的过程中,兰普莱希特却出现了诸多纰漏和硬伤,这就使得他的创新大打折扣,最终以兰普莱希特一方的失败告终,德国史学中的传统政治史模式又被牢固地保持与延续下来。兰普莱希特没有为新史学进入德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反而有损文化史的声誉,阻碍了新史学在德国的发展,也为日后在世界史坛中德国史学的衰落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史学革新容不得马虎和急就,而是需要打造严谨和扎实的学术基础。史学革新也不能完全中断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联系,否则的话,那所谓革新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必然不能成功。但兰普莱希特所提出的文化史观却在美国、欧洲各国受到了广泛接受。
其他文献
  二战战败使日本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经过占领军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改革,日本经济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已经得到缓慢的恢复和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带来的特需经济,加快推动了重
会议
  二战中的丘吉尔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帝国的利益而制定了战时帝国政策原则。但是这项政策原则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美国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进行调整。这不仅仅是英
  1917年7-8月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区联派正式以集体形式加入布尔什维克,极大地加强了左翼革命力量。但是,合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俄国革命波谲云诡的
  抗戰爆發後,由於在國際上僅有蘇聯的援助,使得中蘇關係成為外交上的重心,但是兩國的關係並未如想像中的友好,早在1939年,由於蘇援的中斷,加上國際聯盟開除蘇聯會籍一案,使得雙方
  Nowadays one can notice a new wave of interest in value researches, but most of them are devoted to e value origin, its meaning and approaches to the value
会议
  1956年日苏外交关系正常化,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在冷战这种两个阵营紧张对峙的背景下,日苏两国的邦交正常化有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对于苏
  向国外派遣人员进行援助,是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内容。在苏方主动要求下,河北省清苑县1000多名工人于1954年至1963年参与"赴苏援建",最长在苏联工作、生活了8
中学历史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才会成功。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in middle schools should be peopl
  1575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王室公告《海险费率规章》,以此为蓝本建立海险监督局,标志着近代英格兰海上保险监管制度的形成。近代英格兰海险监管制度是近代早期英格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