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9-2011年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23例,术后外固定3周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6月~3年,平均18月.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23例,肘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劣0例,优良率100%.结论: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效果.可吸收材料在体内随着时间推移自行分解对人体无害,不影响影像学检查,无需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材料.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效果肯定,不影响关节功能及骨骺发育.
其他文献
为例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血浆活性、基因突变在过敏性紫癜(HSP)和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变化及意义.观察、记录101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及血液、尿液化验结果等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紫癜性肾炎组(HSPN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N-HSPN组).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水解底物法检测血浆PAF-AH活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会议
会议
会议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门诊输液观察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男55例,女25例,年龄在2个月~18个月,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静滴炎琥宁、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抗病毒、止咳平喘及吸氧、镇静等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铁缺乏症对婴幼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5大能区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到2012年7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6个月-24个月的108例婴幼儿,其中男性71例,女性37例,行血常规、血清锌、全血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检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儿童进行Gesell发育测试,并分为非贫血铁缺乏症组、缺铁性贫血组和铁充足组.运用SPSS18.0软件进
目的:探讨环吡酮胺(CPX)对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糖皮质激素(GC)敏感细胞株CEM-C7-14(C7)和GC耐药细胞株CEM-C1-15(C1)、Jurkat和Molt-4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监测细胞生长,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1.CPX对细胞C7、C1、Jurkat和Molt
目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是BCR-ABL阳性白血病如CML治疗的一大难点.近期研究显示,β-catenin过度活化在介导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对TKI耐药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肿瘤抑制因子RPTPK完整表达时可下调β-catenin活性,但其经ADAM 10与y-secretase两步酶切后释放的胞内部分PIC却可上调β-catenin活性.研究试图验证抑制RPTPK的酶切是否可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汉族儿童胰岛因子1(Islet,ISL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41268421、rs1017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基因直接测序技术对35例CHD患儿和30名除外CHD儿童的rs41268421、rs1017位点进行检测,分别比较两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生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在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早期采取非营养性吸吮、抚触、以及在喂奶后给予合适的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喂养过程中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保暖、防治感染、静脉营养等对症治疗.对照两组病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