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清代河南进士文化地理分析

来源 :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被地理学、经济学等广泛应用,但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使用还不是很普遍。相关研究中,根据清代进士题名录的考证,可以完备地整理出全国各个省份进士数额的科际分布结构,选取进士数额作为指标,可以较好地代表区域间的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以清代的河南进士作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资料、空间计量方法相配合的情况下可以看出,传统认为的河南处于文化落后局面下的看法是不全面的,河南省内明显出现了两个较为明显的文化中心区域:以省会开封、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地区,以光州为中心的东南地区。再结合聚类分析,及时间趋势下的进士数额分析,可知以进士为代表的清代河南文化地理区域,呈现了一定的东西部差异,并有相应的稳定性,但整体上仍然是在逐渐没落的,这也导致了近代之后国人对河南文化落后意象的形成。
其他文献
自组织理论作为复杂系统理论群中一个重要理论体系,近10年来逐渐被应用到传统村落研究中,对认识传统村落本质、揭示传统村落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机理具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对传统村落系统本身及其复杂性鲜有论证。本文以湘南传统村落为例,从认识传统村落系统入手,分析了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并通过对传统村落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属性的剖析,认识到传统村落的复杂性既体现在其内部子系统数量众多
不同的人地观决定着不同的适应行为方式,基于空间来研究人地观有助于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全球变化适应对策.利用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和GIS等,通过SPSS21和ArcGIS10.0分别分析了新环境范式量表(即本文人地观)的维度、信度、效度以及人地观的空间差异性.结论为:(1)因子分析表明,在问卷中同时使用正负向措辞题目会导致产生潜在的维度;(2)新生态范式量表(修订版)在中国的应用效果良好,
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红雁池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空间布局、阶层化、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空间布局具有城中村指向性.2.经过几十年的城镇化进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化,本文将其分为:准市民身份阶层、自我雇用阶层、依靠打工维生阶层
一个地方文化景观的变化,尤其是景观所承载意义的变化,体现着地方文化的变化.风水文化做为我国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一直被斥为封建迷信,遭到批判.但同时其科学性不容忽视,其表现出地域和谐性.赣南做为中国风水术发生发展的重要地域,风水文化积淀深厚,并以其独树一帜的民间文化风范在中华风水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从“和谐”看赣南风水文化景观.
全球化背景下,品牌与地方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西方国家的快时尚品牌实行全球同价、同款和类似店铺的经营模式,被认为具有消极的品牌形象,然而却在品牌异源文化背景的中国实现品牌升级。以ZARA为例,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探讨品牌源地、地方发展史、店铺选址和店内环境等不同尺度地方参与快时尚品牌时尚文化生产的方式。研究认为,快时尚品牌与时尚地方的互动对其跨地方升级至关重要。结论如下:第一,快时尚品牌与时尚地方的
牌坊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物化体现和文化景观.文章借助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相关文史资料,对散落于全国各地的数以千计的现存牌坊进行名录整理与归类,并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现存牌坊以明清时期的为主,以节孝坊和功德坊为数最多,文化内涵以标榜“忠孝节义”为主.②我国现存牌坊的地域分布范围广泛而不均衡,东部沿海是主要集聚带,由海向陆递减,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大致
地方性对当地人口和社会的进程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旅游是消费地方性的重要方式。多种要素被用于发展旅游产业,引起社会关系和互动方式的改变,对地方性产生复杂而多样的影响。本研究沿着“要素-关系-地方性”脉络,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资本、权力、技术、知识、故事、艺术、信仰、民俗、生活等要素对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资本、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动力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始于2005年,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而日本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目前已经步入超老龄社会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明显依赖于地区经济发展,而日本则相反,更多的依赖于社会保障条件的地区均等化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演变特征,本文发现:在不同阶段,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的一般特征和主导因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1)在人口老龄化的初中期阶段,地区经济
地方性是指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性。结构主义地理学者认为,地方性是在区域网络联系中不断层累形成的。这个理论强调结构性动力机制的决定作用。然而后结构主义学者认为,尽管存在强大的结构力量,但是个体的能动作用也会改变地方性。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成果说明,个体能动性与结构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此这就成为本文的探索主题。本文以孔子故里、儒学源地的曲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代,不同主体对曲阜地方性形成的
中国城市正经历着剧烈的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这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存状况带来复杂的影响。单位制度的逐渐瓦解、住房商品化的深入推进、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逐渐落实以及城市更新、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安置等,均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旨在探究隐藏于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机会不公平背后的职住分离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京城市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