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骨关节炎中血管增生与软骨渗透性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an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OA不同时间点的软骨下骨与软骨特点,研究兔骨关节炎发展进程中软骨下骨血管生成及软骨渗透性能的时间依从性的变化,探索软骨下骨与软骨在OA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交流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右膝ACLT及内侧半月板切除造模,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取材.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12周取材.取兔膝关节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后行Mirco-CT扫描,观察软骨下骨骨形态计量学.切片行OARSI病理评分及组织学HE、番红花O/亮绿染色.行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软骨下骨中血管生成情况.RT-PCR检测血管生成特异因子VEGF表达.用环钻Φ=4mm取胫骨平台骨-软骨复合单元(软骨面朝上)置于小管,加入造影剂碘海醇1ml,Micro-CT下分别于1、3、5、10、24h观察造影剂在软骨中的渗透速率,并用Matlab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见软骨退变,8周和12周时退变进一步加重,番红O染色基质丢失、软骨变薄、退变增加.对照组无明显软骨退变,不同组动物关节软骨OARSI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CD31染色示实验组的血管入侵软骨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时间依从性变化,4周时增加,12周时降低.RT-PCR中VEGF在正常对照组水平较低,造模4周开始升高,第8周达到峰值,12周时下降,且各时间点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MD、PI.Th、BV/TV、Tb.N、Tb.Th呈增加趋势,Tb.Sp呈下降趋势,且OA各时间点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软骨渗透呈现早期速率增加,晚期降低的特点,于24h达到渗透平衡.不同OA各时间点渗透性能与对照组相比,4周时上升,12周时下降.结论:CT下造影剂检测软骨渗透性能可以提示OA病情发展.骨关节炎软骨下骨血管生成与软骨渗透性能变化相关.关节炎早期血管侵入软骨为分子渗透提供了通道,加速渗透性能.晚期软骨下骨增厚及重塑增加,渗透性能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固定量对比剂2次静注、单次CT扫描实现老年性肾动脉、尿路CT造影的技术可行性及其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申请CTU检查且年龄60-100岁患者行了一次扫描的CTUA检查,前期200例患者应用4排CT机、对比剂300及350浓度各100例,后期300例患者应用64排CT机、对比剂300浓度120例、320浓度60例、350浓度120例,源影像在影像工作站作3D VR与MIP等重建.一侧肾
目的:探讨沙袋压迫在关节部位MRI检查中的应用,以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实现同质化护理 方法:将接受关节部位MRI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摆放后用海绵填充检查部位空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用沙袋压迫检查部位制动.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观察组1例出现运动伪影,而对照组6例出现运动伪影,观察组运动伪影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目的:综述PET/MR双模态成像对神经、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的重要意义,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及优越性.方法:PET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提供人体生理代谢、分子信息.MR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取电磁信号,重建出较高的解剖学图像,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以及安全、无电离辐等优点.利用两者的优势互补形成PET/MR双模态成像,探讨其在功能和临床应用上是否实现
目的:通过对骨折伴发肺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早期诊治的疗效分析,得到对骨折伴发FES的诊治方案.方法:对我科2008年-2011年收治的22例和2012年-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诊治的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至2011年的22例骨折伴发FES患者中,经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危重,必须到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治疗时间在两周左右,三例死亡,治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5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40例,分为2组,对照组(n=18),接受常规术后对症镇痛治疗;实验组(n=22),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多模式镇痛方案:1.术前镇痛:术前3天口服塞来昔布0.2bid,曲马多0.1QN2.术中镇痛:手术开始前30分钟在超声神经刺激器的
会议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 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主要分为经骨骺型重建技术(transphyseal)和骨骺保护型(physealsparing)重建技术,针对未成年人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Tanner分型进行分级,以确定手术方式.针对Tanner1、2期的未成年人,主要采用骨骺保护型重建术(分为关节外技术和关节内技术),指胫骨及股骨隧道不
目的:本课题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分析肌肉放松疗法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CSR评分,临床症状体征改变,以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等,对本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量化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方法: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康复科门诊,纳入符合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颅骶治疗、肌筋膜松解、痛点放松术、关节松动术及PNF牵伸等方法治疗患者颈肩部
Objective.Toevaluatethebiomechanicalconsequenceofthede-orbitingS1bicorticalpediclescrew(BPS)after correction. Methods.Eighteenfresh-frozenhumansacraweredividedintotheNormalGrou
[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入路及埋头螺钉螺钉固定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5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41岁,平均29岁;左侧3例,右侧2例.损伤原因为:3例交通伤,2例从装修楼梯上摔落致伤.骨折按Pipkin分型Ⅱ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凹远端骨折)5例.均于伤后6-8小时内在外院行麻醉下手法复位后转入我
目的:探讨后路环形减压治疗来自前方压迫的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我科行后路环形减压治疗的前方压迫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其中单节段压迫8例,2个节段压迫5例,3个节段4例,4个节段压迫为1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5-67岁,平均52.8岁.后纵韧带骨化14例,间盘突出钙化4例.单节段行环形减压,多节段压迫患者,一般选择压迫最严重的节段进行环形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