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2018全国高校科研保密协作组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b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当前保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从干部选拔、继续教育、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加强保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关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甘肃陇东地区《山公寺碑》《豆卢子等结社造释迦像》两通碑刻中出现的人名为主要研究对象,佐以其他地区碑刻材料中的相关人名,从人名与阶级差异、人名与地域特征、人名与汉文化、人名与政治经济等四个方面,分析与研究北朝时期陇东地区各民族普通民众的人名,探求体现在人名上的丰富社会生活内涵,使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该地区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融合、政治军事影响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据称西汉冯奉世所撰《赵壮侯(充国)墓表》,疑点颇多.以早期墓碑史考证、赵充国先辈与后裔姓名对比、赵氏官爵考查、赵氏屯田轮台渠犁研究、所述诸史事比较,证实所谓《赵壮侯墓表》是清初或其以前某好事者伪撰.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共发掘史姓人墓8座,八座墓中明确知道墓主人身份的有6座,分别为史射勿墓、史道洛墓、史诃耽夫妇墓、史索岩夫妇墓、史道德墓和史铁棒墓.他们为昭武九姓中史姓人的后裔.从墓葬形制、随葬品、壁画和石刻等方面反映出此墓葬群中存在多种文化因素,而多种文化因素共存,可能是由于固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当时各民族相互融合和文化互相交流的结果.
武威西夏二号墓出土鸡、犬木板画,系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冥器“金鸡”和“玉犬”.古代墓葬中的鸡、犬俑与武威西夏二号墓出土的鸡、犬木板画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功能.与金鸡玉犬信仰伴随的鸣吠日等丧葬择吉时日,乃是古人认为唯有在这些特定的时间里从事丧事活动,方能实现人、鬼隔绝的效应.武威西夏二号墓木板画“金鸡”“玉犬”、敦煌本《葬书》中的“金鸡鸣玉犬吠”,均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中国佛教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是在4世纪中后期至5世纪,即东晋十六国时期,得力于“胡族”君王的大力扶持,所谓“戎”族的少数民族的信奉,以及东晋权贵名士与名僧的结交.3世纪至4世纪初,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仍以外来译经僧的活动为主,中国僧人开始参与佛教活动,表明佛教在中国持续缓慢的推进和扩展.上层社会对于佛教的态度仍不明朗,还未表现出像东晋十六国时期各政权那样积极扶持.一些僧人的遭遇出现险难的状况.在中国佛教史
文章以莫高窟第96窟(北大像)为对象,通过运用早期照片与洞窟现存情况的对比与考察,对敦煌莫高窟第96窟弥勒塑像及塑像外的建筑“九层楼”百年的变化进行了梳理与考证.认为“九层楼”成为莫高窟的标志是逐步形成的,在造窟伊始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洞窟,大约到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及河西都僧统修建的功德窟及家窟都以建在北大像(第96窟)为荣.至此第96窟(北大像)的标志性地位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今.
敦煌供养人画像的研究对于丝绸之路交汇点上的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学界结合文献对供养人画像进行比对的图像学研究还未系统化.本文以敦煌阴氏供养人画像的研究为基础,以敦煌阴氏碑铭赞、莫高窟供养人题记等与阴氏家族相关文献作为史料依据,对阴氏供养人进行“身份认同”的图文互证研究,旨在说明阴氏供养人画像存在的历史意义.
华服在史料中是指中原内地的服饰形式,而毡裘则是指西北草原地区的服饰形式,这两种服饰的区别不但表现在具体样式上,根本上是服饰材料的区别.华服一般是指丝帛类的织物,而毡裘则是指采用毛纺织物制成的衣物,史籍中多有出现这两种材料的服饰.以现实中的僧人作为参照,不但对服饰关系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对僧人所穿着的袭装材质的真实反映,不同材质架装的具体表现方法、线条、质感等都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架装的质地等看到材质的
犍陀罗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是丝绸之路要冲,作为古代地理名词的犍陀罗,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当代考古学家将该地区出土的艺术品所呈现的一种特殊风格或所代表的一种特殊流派定名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犍陀罗吸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华,融合伊朗艺术风格,创造出各种释迦形象,形成富有特色的犍陀罗艺术.
高校保密宣传教育是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本文立足工作一线,从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和策略等方面对新形势下高校保密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