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蹀躞带研究--以陈国公主墓出土带具为中心

来源 :第七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qads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了六条完整的带具,其中包括了极具特色的蹀躞带,本文将这批材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重新梳理辽墓中出土的带具材料,从带具的类别入手,研究总结蹀躞带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其次,辽墓中随葬带具及带具的组合关系也体现了性别、族属、等级等不同的含义,如捍腰多为女性墓主所有,相应蹀躞带则多属于男性.同时,通过与现存唐与突厥时期的蹀躞带图像与实物材料的比较,以此探寻辽代蹀躞带所体现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汉代墓葬图像中并不太主流但却十分特殊的一类元素——汉代墓葬画像石里的熊形象,历来被多数学者认定为方相氏.近年,又有文章称四川地区的吐舌状陶塑造像为方相氏.作为我国古代驱鬼逐疫的一位神祗,文献记载中的方相氏具有蒙熊皮、黄金四目、执戈扬盾等明显特征,将这些特点对照考古实物材料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先前的认定颇有可商榷之处.故笔者将先前学者们已经认定的方相氏图像按地区和时代进行了分类,并一一进行辨析.而
岩画的制作技法与表现形式等问题是岩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此关注较少.《玉树岩画——通天河卷》一书的出版,通天河流域的岩画资料公之于众,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岩画的特点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材料.本文对通天河流域岩画进行整理归纳,发现该区域岩画的制作技法包括七种:密点敲凿、疏点敲凿、划刻、密点敲凿加划刻、疏点敲凿加划刻、划刻加磨刻、涂绘,表现形式包括四种:通体表现的剪影式、线条勾勒的轮廓式
湖北襄阳樊城区菜越三国墓中出土的陶楼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显示出的外来风格尤其引人关注.陶楼形制为犍陀罗窣堵波与汉式高楼的结合;门扉上的有翼人像源自犍陀罗扛花童子;建筑装饰体现出“菩提叶-覆钵塔-佛像”的组合;屋脊顶端的菩提叶鸱尾是后世受花的前身;塔刹顶端的月形兽是新月刹尖与楚地巫术的结合.为研究早期佛教、佛塔以及佛像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金乡县光善寺银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代金银器,涉及饮器、食器、容器、法器四类.从唐代金银器的各期特征和标准器来看,这批器物应是分属唐代各个时期的并且封存于晚唐.光善寺银器为研究唐代金乡地区的佛教状况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同时,通过部分器物的文化因素分析,可以对唐代佛教文化、饮茶文化等作出有益补充.
本文对新疆地区的洞室墓进行谱系探索,认为新疆地区的洞室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青铜时代的洞室墓受到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第二阶段早期铁器时代的洞室墓最早兴起于伊犁河流域的穷科克一号墓地,随着时间的推进,洞室墓在第二阶段晚段和第三、第四阶段形式变得多样化.并先后从伊犁河流域扩展至北疆、天山北麓一带和吐鲁番盆地及周边地区.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新疆地区洞室墓传播路线,最终为洞室
本文主要从弦乐器、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的角度简述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中出现的乐器并加以分类研究,并与中原同时期壁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乐器壁画的分类研究与对比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从而对集安高句丽壁画的发展演变产生新的思考.
人字栱是我国中世古建筑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在中世之前及之后几乎难以见到.慢慢中世近五百年中,仅北魏以降因人字栱在北方普遍流行,材料甚丰,讨论颇多.而汉魏晋至北朝早期人字栱的前期孕育、高句丽壁画墓中人字栱的大量涌现、北朝同期南朝人字栱的发展状况等相关研究几为空白,往往作为北朝中后期研究的附属信息一笔带过.本文通过分析北魏以前东北、河西地区及北魏平城自身出现的人字栱形象材料,明确北魏平城及洛阳时代檐下
宋代是广州城市建设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子城、东城与西城三城并立的局面在此阶段形成,并对后世的城市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以往受限于考古工作的进展,相关材料较少,宋代广州城的研究多通过文献与实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对城墙范围与城内布局作考证.近年来考古材料有所增加,本文试以广州考古发现的宋代城墙遗迹为基础,结合古代文献、前人研究与同时期其它遗存等,对宋代广州城新筑与增筑城墙的营造情况进行初步探索,包括城墙的基本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卷中地理方位与河水流向的考辨及鸟瞰图复原,将图中景物代入到北宋东京地理模型中,对图卷所反映的地理位置进行颠覆性的重构,将图中的河流、城门、桥梁推定为蔡河、新门(崇明门)与新桥,并对图中主要建筑及景观进行了重新考证,另在卷首新发现了北宋东京外城南墙的图像.
自2012年6月起,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受内蒙古鄂尔多斯蒙古源流博物馆委托,对其征集并入藏的100余件元代碑刻进行整理与研究.在该批元代碑刻中,包括以墓碑类碑刻50余通,普遍形制完整,碑文较易识读.该批墓碑的原立石地点多为今山东、河北南部及山西东部地区,年代覆盖有元一代.本文为整理与研究该批石刻的阶段性成果,简介整理的工作方法与初步研究判断,认为该组墓碑比较能够体现出金代以后,此地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