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2013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参数右心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与三尖瓣反流法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参数能否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程度的指标.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的患者81人,其中正常对照组(组1)36人,男19例,女17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2.7±14.4岁);肺动脉高压组45人,男22例,女23例,年龄31-80岁(平均年龄57.8±14.6岁);根据三尖瓣反流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估测值,分为轻度肺高压组(组2)17例和中重度肺高压组(组3)28例.应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在胸骨旁左室长轴测定舒张末期右室壁厚度(RVW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常用参数,再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取三尖瓣反流频谱,测得三尖瓣反流峰流速(V),计算PAS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房压(RAP)+4V2.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右室游离壁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和等容收缩期时间,并计算出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对相关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分析IVA和PASP的相关性,评价相关参数对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价值.结果 1与组1相比,组2和组3的RVWd和RVEDD增加,LVEDD有所降低,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组1相比,组2和组3中的右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均有增加,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室面积变化率(RVFCA)均有降低,组2和组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组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组1相比,组2和组3中的右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IVA)均有降低(2.6±0.3m/s2:2.1±0.4 m/s2:1.6±0.5 m/s2),且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肺i动脉高压组总体人群的RVEDD和PASP具有相关性(r=0.483,p<0.05),RVFCA与PASP具有负性相关性(r=-0.505,p<0.01),IVA和PASP具有负性相关性(r=-0.701,p<0.01);肺动脉高压组内分析时,RVFCA、 IVA仅在中度以上的肺动脉高压组才与PASP有良好的相关性.5.RVEDD、RVFCA和IVA与PASP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如下:PASP(mmHg)=101.387+ 1.272RVEDD(mm)-0.683RVFCA(%)-23.6911VA(m/s2).结论 1.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右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与三尖瓣反流法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2.右室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与舒张末期右室内径和右室面积变化率相比,与肺动脉收缩压具有更好的相关性,能更早期的反应肺动脉高压.3.右室相关超声参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的回归方程:PASP(mmHg)=101.387+ 1.272RVEDD(mm)-0.683RVFCA(%)-23.6911VA(m/s2).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常氧组,常氧DHA组,低氧组和低氧DHA组,每组10只.间断低氧法3周,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组织块法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常氧组,常氧DHA组
目的 观察络风宁2号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46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全方组(n=12),风药组(n=10),去风药组(n=9),西药组(n=15),应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 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6min步行试验、心肾综合征病人的疗效评价标准及典型心肾症状量化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长轴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应变在诊断右心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已在临床明确诊断为右心衰竭的患者62例为右心衰竭组,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60.8±16.5岁;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1±15.5岁.应用GE Vivid 7超声诊断仪,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处三尖瓣环收缩位移(TAPS
目的 右心室在压力负荷过重并伴右心室重构时是否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尚不清楚.本文通过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35人,男15例,肺动脉高压组35人,男15例.根据轻度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将肺动脉高压组分为轻度PAH10例和中重度PAH25例,比较对照组与不同肺动脉高压组间的差异.采用GE Vivid 7超声仪,二维图像测量右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E/E和PASP的相关性,以及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共163例,其中确诊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因20例患者资料不全,故最终入选患者为5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ASP>35mmHg)将50例患者分为2组(即组2和组3).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
目的 确定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衰(HFNEF)和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种心衰患者右室功能受累的程度.方法 选取在临床上已经明确诊断为HFNEF和HFREF患者共150例,其中HFNEF组75例(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62.2岁±15.0岁),HFREF组75例(男性55例,女性20例,平均63.0岁±14.3岁);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HCM心室间和右室内收缩同步性.方法 采集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室游离壁,以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测量从QRS波起始点到收缩期峰值的时间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CM组左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室游离壁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达峰时间均较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E/E比值结合血浆NT-proBNP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中的诊断价值和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心内科病房住院并存在引起舒张功能异常的基础心血管疾病、已有心脏结构异常或重构改变但LVEF>50%的患者83例,分为组Ⅱ(无临床心衰症状心脏病组41例)和组Ⅲ(HFNEF组42例).53例健康体检者为组Ⅰ.组Ⅰ和组Ⅱ统称非HFNEF
目的 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评价和临床分析了解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导致不同类型肺高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混合性肺高压与被动性肺高压相比是否会引起更差的临床结果.方法 临床上收集25例健康体检者和心功能Ⅱ-Ⅲ级、轻中度三尖瓣返流和右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伴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78例.使用超声心动图在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模式下测量RAP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在诊断右心衰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该参数能否有助于判断右心衰竭患者体循环淤血的改善.方法 选取已在临床明确诊断为右心衰竭的患者84例为右心衰竭组,并按肘正中静脉压的高低分为A、B两个亚组,A组患者存在严重的体循环淤血(肘正中静脉压:压肝前≥15mmHg,压肝后较压肝前升高≥3mmHg),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2±16.3岁;B组患者存在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