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对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全国技术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考察了西夏文译本《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中用了五种不同的表达来翻译汉本的“官人”,即:“()()()”(为官者)、“()()()”(掌税者)、“()()()”(掌税者)、“()()()()”(做官州主)和“()()”(州主),可以帮助梳理西夏人对这些文献的理解方式和翻译手法,对认识西夏语词汇和语法提供宝贵的资料,更可以对进一步认识古汉语“官人”的用法提供重要的参考.
东汉以来,佛教内传推动了佛经翻译的需求.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词或旧词衍生新义的现象,其中的部分词汇于今而言较为生僻,往往不能被正确释读.敦煌卷子中的“三俱”既指佛教医学中生理性的风、黄、痰三种体液本身,也指病理性的风、黄、痰三液及其和合紊乱产生的疾病.“无在”见于多种写本文献,前接并列的两个选项,表“都一样”、“都可以”、“无差别”之意.“怀躯/作躯/有躯”意为“怀孕,怀胎”,其活跃年
根据刘钊《古文字中的合文、借笔、借字》合文又称合书,是指两个或三个在词序上相连的文字符号,用或不用合文符号,相对紧凑的写在一起的写词形式.合文是用一个形体记录一个词组的原始文字的写词方法,是表词文字思维习惯的体现.汉字和东巴文都是表词文字,二者文献中合文也屡见不鲜,之前的学者也对此有十分详尽的研究.玛雅文作为一种外国古文字,虽然也是表词文字,但国内学者对其关注尚少,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语
文章将平时笔者读秦简牍的笔记整理成篇,共六则.第一则讨论里耶秦简“逃亡文书”的相关问题;第二则讨论秦简牍中从“疒”与从“广”常常互讹的现象;第三则讨论秦简牍中“雨”和“两”的区别;第四则讨论秦简牍中的“(阝夬)”字的含义;第五则释《里耶秦简(贰)》9-3161“灋”上一字为“执”;第六则讨论《岳麓书院藏秦简(肆)》中《亡律》简099-100的编联问题.
“争”与“怎”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众多诗词中也经常出现.但是学界并没有将二字进行过比较,对此关注较多的是语文教师,他们多是讨论李清照《如梦令》词中“争渡”作何解,以便于语文教学.本文尝试通过辞书释义、语料用例等来比较二者,并分析其通用之原因.发现,虽然二字字义相近,但用法略有不同,它们受到音韵学、地方方言口语、文体及语体色彩的影响.“争”字多用在唐代、两宋和元代的诗词、佛语录及话本中,“怎”多
本文对异体字“渕”、“(犭仢)”、“()”和“剬”的构形理据进行了分析.“(犭仢)”产生的原因为“豸”字构件被“豕”字字形类化而先产生“撇捺”画,后经过后期讹写变成“亻”构件,且“豸”与“犭”构件互通.“渕”产生的原因为简单符号替代复杂笔画后,新生笔画组合受强势构件产生“构件化”为“关”及“刂”,后丢失多余笔画“丿”;“()”产生的原因为“恇”的右半部分因笔画变异后产生异体“()”,后期“∟”笔画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