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牛竞技在多元文化场域中的传承

来源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兴掼牛竞技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渊源于回族宰牲节中的摔牛活动.生活在浙江嘉兴的回族在地方文化和自我身份认同的交互建构过程中,吸纳了汉族的儒、侠精神,加之回族的尚武观念,在时代的际遇中发展出了"掼牛"这一文化表演.而掼牛竞技的发展与演进,又同传承人韩海华对改革开放以来时代文化的把握、及消费文化的反作用相关.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仅是传统社会的遗留物,而是区域社会民众共享的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立足于其公共文化的属性,通过契合当下社会的保护措施,恢复其公共文化的
施洞苗族银饰是中国银饰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华丽夸张的造型是其显著的外在特征,厚重的民族文化是其历久弥新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全套施
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显见的优势,已为世人所共识.但是由于新媒体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往往带有历史性、厚重性和传统
代表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当前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过程中四个部门的四级认定体系同时并存,存在着缺少对普通传承人权利的保护、对团体性
恩施古城区,即六角亭街道所辖区域,对于整个恩施州域而言,其历史地位非常重要.街道所辖区域自唐宋以来就是恩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施南古城区域,现保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多元文化发展浪潮,微博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的文化传播途径,这对蒙古长调文化带来的既有冲击又有机遇.在复杂多元的语境中,探究微博
《阿诗玛》是彝族叙事长诗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石林、曲靖、文山一带.《阿诗玛》内容多样,内涵深远,被誉为"民族之歌",同时堪称为古代彝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其流传地区被奉
21世纪以来,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指示中都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反观乡土社会,早已开始实践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中越跨境京族的楹联艺术即是此过程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同时也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源泉.保护它的目的,就是确保这一源泉永不断流.但在当下,"创新"思潮影响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以丰富的非遗项目传承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以非遗为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也是宣传和发展非遗的途径.文化部倡导"非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