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初夏降水南北反向分布形成的可能机制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5~6月),青藏高原主要处在西风带的控制之下,降水以南北反向型(NSRT)为主。利用EOF 分析给出高原初夏降水NSRT分布的时间演变,通过定义高原腹地径向风指数ITPv,将高原初夏降水异常分布与同期高原及其上游纬向风联系起来。最后通过奇异值分解(SVD)给出了高原腹地径向风与上游地区纬向风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初夏高原及其上游地区纬向风的NSRT分布是导致同期高原降水NSRT分布的主要原因。当初夏唐古拉山脉以南纬向风偏强(弱),以北偏弱(强)时,由高原西南边缘地区进入高原的水汽异常偏强(弱),此时,高原北部处于水汽的辐合(散)区,南部处于辐散(合)区,导致高原北部降水偏多(少),南部降水偏少(多),这可能是高原初夏降水南北反向分布的形成机制。
其他文献
  在廖荃荪的中国三类雨型的基础上,把阻高与副高的配置与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特点结合起来把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划分为八种雨带类型,把与这八种雨带类型相对应的1 月份北半球500h
  对降水变化的研究中,对雨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1961-2010 年湖南24 个代表台站的降水资料,运用分形理论和R/S 分析法,并以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百分
会议
  梅雨是大气环流季节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江淮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入梅的迟早、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丰枯以及梅雨带的漂移都会严重影响江淮地区的夏季气候状态。然而
会议
  利用10 年的TRMM 卫星2A25 资料,本文对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热带和副热带季风区降水性质的差异,并结合IPCC 第四
会议
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标准》(下称《标准》)要求,对全省20个妇幼保健机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妇幼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离《标准》要求差距较大;各机构间的发展极不平衡
为摸清水泥生产的粉尘作业对工人的危害程度,给职业卫生管理和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市水泥厂进行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方法 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
  根据1958-2001 年SODA 海洋同化资料和NCAR/NCEP 再分析资料,利用等密度面P-矢量计算法,作者分析探讨了北太平洋副热带西部模态水(简称STMW)季节演变和年际变化与前期东亚-北
会议
1995年对我市生产经营的饮料抽样80份进行了卫生微生物检验,合格率为88.75%,其中:合类合格率依次为含乳饮料93.33%,汽水88%,果茶84.21%,矿泉水83.33%。建议加强饮料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管理,以控制细菌污染,保证产品
  太阳作为空间天气事件的源头和地球气候系统主要的能量源,其明显的周期性活动可能是影响全球重 要气候事件和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子。随着新太阳周的到来,其研究的迫切性
会议
  利用大气环流模式IAP9L_CoLM,通过两组集合后报试验,考察了欧亚大陆积雪对夏季气候可预报性的影响。对一组试验,积雪是由模式预报得到的,对另一组试验,模式积分过程中欧亚大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