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菌素致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细胞自噬的作用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ch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在黏菌素诱发的神经毒性中的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通路及自噬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涉及体内及体外实验两部分;动物实验:3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d给药组及14d给药组;给药组小鼠每次腹腔注射黏菌素12 mg/kg,每天2次;对照组腹腔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完成给药后,取小鼠大脑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ULK1)及线粒体凋亡途径(bax、bcl-2、CytC、capsase-9)、内质网信号通路(ATF-6、Bip、caspase12)及死亡受体信号通路(Fas、FasL、caspase-8、bid)蛋白标志物表达情况;体外细胞实验:小鼠神经元N2a细胞分别暴露不同剂量黏菌素(0-400 μ M),分别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线粒体、死亡受体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蛋白标志物、自噬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形态(Hoechst 33342凋亡检测及AV/PI流氏细胞仪分析);为进一步明确自噬的角色,N2a细胞分别被预处理雷帕霉素及氯喹,同时与黏菌素(200 μ M)共同处理24 h后,进一步检测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标志物、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动物实验结果发现,连续给药黏菌素7d和14 d可导致小鼠精神抑郁,活动减少,体重显著下降(均p<0.01),三种凋亡信号通路均参与黏菌素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且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为皮层神经元凋亡的最主要信号通路;同时发现,黏菌素可激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自噬.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为黏菌素致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最主要途径;同时,研究证实,与黏菌素模型组相比(200 μM),雷帕霉素与处理组(雷帕霉素100 nM+黏菌素200 μM)显著抑制N2a细胞凋亡,显著降低ROS (p<0.01)、MDA(p<0.01),增加SOD、CAT活力(均p<0.01),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抑制caspase9及3的活性(均p<0.01).[结论]线粒体凋亡途径为黏菌素致神经元的凋亡途径;自噬激活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凋亡途径而抑制黏菌素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性角色.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与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赭曲霉毒素A (OTA)对鼠巨噬细胞ANA-1的毒性损伤作用效应与机制.[材料和方法]以鼠源巨噬细胞ANA-1为模型,在96孔培养板中,分别
会议
  Nanoparticle-induced toxicological mechanism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tudied topics in toxicology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会议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化妆品、分析检测、医疗等领域。另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源中也含有大量的纳,微米颗粒。纳米材料在环境中大范围的
会议
  [目的] 观察22.1 nm锐钛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 nanoparticles,TNPs)对A549细胞PARP-1启动子甲基化与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方法]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征,包括形
会议
  [目的]纳米颗粒物与重要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会改变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影响蛋白质功能,进而导致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纳米颗粒物的生物学效应.因此,研
会议
  [目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Fe3O4 NPs)已在疾病诊断、药物递送,以及肿瘤热疗等方面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其潜在毒性方面的机制研究远不及其应用的发展,故而影
会议
  [目的]构建生物毒素微囊藻毒素-LR (MC-LR)肝毒性细胞模型,评估MC-LR对人肝癌细胞HepG2代谢及耐药性的影响.[材料方法]HepG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MC-LR暴露,通过检测不同染毒
会议
  纳米银具有显著优于银离子化合物的杀菌性能,在家庭日用产品、电子产品、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方面吸引了各方面的研发兴趣。与此同时,随着公众与纳米银产品接触机会快速增
会议
  As Silica nanoparticles (SiNP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bio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fields, the adverse effects and toxicity research of SiNPs receiv
会议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锌(ZnO NP)的神经毒性效应,探讨年龄及ZnO暴露间的交互作用.[材料和方法]根据两因素析因设计将六十只成年(6月龄)和老年(1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