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一次雹暴三维结构的观测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MICAPS提供的实况资料(包括用实况资料计算的其它物理量)对2006年7月27日发生在榆林市西北部部分乡镇的一次雹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的监测和分析。诊断分析表明:当日08:00,大气层结是稳定的,但925hPa湿正压场上生成从东南方向伸入雹区的窄的强对流不稳定舌;雹暴发生前2h,雹区地面邻近上游生成中β尺度能量比高值中心和反映弱冷空气活动的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雹暴的发生也伴随雹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湿斜压性的增强、边界层温度出现跃升等现象;中尺度纬向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动力条件。雷达反射率因子分析表明,强冰雹狂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引发的,超级单体风暴是由中β尺度小钩状回波和由干侵入引发的新生中γ尺度强对流单体在钩状区合并而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除了伴随一个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外,对流层低层入流急流持续时间长达50分钟,钩状区近地层出现未曾见过或罕见的(由强下沉气流产生)中β尺度环形辐散区和环形辐散区向外扩展的特征。在0.5°仰角速度场,雹暴区气流经历了由经向辐合、气旋性辐合、气旋性旋转、再到经向辐合的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用1955-2007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以及加密乡镇人工监测站、乡镇自动气象站、水文降水资料针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特点,调查分析其形成机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时间的关系,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地质灾害不同易发区的临界降水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现行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业务流程,研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思路和制作流程,建成了自动运行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经过2008年的应用
利用云图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造成渤海西岸持续对流性天气、生命史长达9天的冷涡系统的云图形态、移动轨迹、强度变化及长久维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了连续强对流天气与冷涡分裂的冷空气、湿度层结及水汽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着眼点和不稳定参数阈值。主要结论:1)9天对流天气分别出现在冷涡涡旋云系头部的南部或东南部。强的对流过程时云顶TBB温度在-40℃至-72℃;弱的对流过程
2008年9月5日宁波出现局地性特大暴雨,通过天气形势场以及湿度场、动力因子的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的缓慢加强西进是阻挡北仑降水东移的关键,而高温高湿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强降水出现的基础,垂直螺旋度在大雨以上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中尺度扰动流场比较好的指明了辐合中心移动基本与地面暴雨中心的移动一致,这也是中尺度雨团在北仑附近出现停滞的原因之一。
系统建立了宁波地区雷暴、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和物理量库。利用过去十年间雷暴、强对流天气发生当天08时探空资料,包含大气三维空间温、压、湿、风及其衍生的物理量,构建出25个数值产品参数指标,勾划出夏季雷暴、强对流天气发生期大气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等机理结构特征,且均有具体物理量数据表述;在雷暴、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分析中,确认了K指数、SI指数、Sweat指数和总能量指数的组合能较好的体现强对流天气发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提供的丰富预报场资料开发多种物理量场和对流指数场。根据各种物理量和对流指数的物理意义对其进行“配料”和概率集成,从而确定强对流的发生概率和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高,对强对流潜势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2008年影响深圳的灾害性天气频繁、极端天气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台风较多,为客观评估气象服务效益,以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为例,通过评估其灾害强度和灾情预损失,对比分析其实际损失,从而分析气象服务效益情况,为气象服务成效提供客观的评判依据。
气象彩信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充满机遇与挑战。本文从采编角度入手,对气象彩信模式作了论述。在坚持新闻性的基础上,气象彩信应兼顾气象与生活信息,突出生活气息,语言通俗易懂。针对气象彩信的基本框架,论文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具体分析,希企能从中找到一个相对完善、实用、模拟性强的通用模式,以供今后具体编辑时有所依照。
“三农”问题历来都与气象息息相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三农”生产现状及“三农”存在的主要气象问题,探讨了为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和一些建议,以发挥气象科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广西那板水电厂作为广西电力行业的典型个例,调查分析了该水电厂的生产经营环节和生产流程,并对该厂气象服务效益进行了调查评估,分析了电力气象服务产品对该电厂经营过程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结合调研成果对今后的水电专业气象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长期以来,娱乐性与严肃、科学性极强的《天气预报》节目间的藩篱无人问津。在这一理念下,节目形式严谨似新闻化的主持,“晦涩”生硬的用语,导致一档定位明确负有指导性、服务性的节目,成为受众心中的“鸡肋”。本文试图通过对娱乐内涵的分析,剖析《天气预报》节目所拥有的娱乐性,让电视《天气预报》借用娱乐性这双隐形的翅膀,承载气象人的梦想翱翔在传媒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