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超临界机组间接空冷系统设计选型国产化探讨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2014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间接空冷系统陆续显现出其各自的弊端.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传统间接空冷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发明了表面式凝汽器与空冷散热器垂直布置的新型间接空冷系统.该系统既具有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冷却水系统和汽水系统分开、易于水质控制和处理的优点,又具有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空冷塔体型小、占地省的优点,系统简单、操作方便,基建投资省,是一种优化型的空冷系统,开拓出大型空冷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国产化途径,设备的国产化率较高,节省了工程的初投资,并成功应用在中电神头发电600MW超临界机组.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多组分离散和连续相结合的概念,建立多组分燃油混合蒸发模型,准确描述实用燃油的蒸发过程.首先,将燃油离散成有限数量的烃类,再采用连续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每组烃类的分布.其次,混合蒸发模型中耦合多组分扩散的子模型,修正斯蒂芬流速度;混合蒸发模型的预测值与多组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混合蒸发模型能很好预测实用燃油的蒸发特性.最后,本文充分比较混合蒸发模型与离散和连续蒸发模型的区别,结果显示:连续蒸发
通过研究火焰前锋面在不同极性的加载电压下出现的击穿和凹陷现象,分析自由电子对火焰前锋面和离子风效应的影响.利用气体电离理论和AnsoftMaxwell软件对电场分布进行模拟和分析得出:高压电极结构对电场强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高压电极面积增加,电场的不均匀系数降低;当加载电压U≥+7.5kV时,电场中的击穿现象是主要是由电子崩作用引起的,放电距离随着高压电极面积的增加而减小,而当加载电压U=-1
为提高涡轮增压柴油机的高原环境适应性,在内燃机高海拔(低气压)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某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明显;海拔高度对低速区性能的影响比高速区要大,海拔5000m 与海拔0m 相比,转速为1000r/min 时,功率和扭矩下降32.6%,燃油消耗率增加30.9%;转速为2700r/min 时,功率和扭矩下降18.1%
针对一台4G15缸内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冷却水温、活塞初始位置、油轨内燃油压力等起动初始条件对反转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并分析了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膨胀缸和压缩缸控制参数的优化选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起动初始条件对优化的首循环点火正时和过量空气系数、及次循环的过量空气系数有较大影响.不同的初始条下需对这三个控制参数分别进行优化选取.初始条件对次循环点火正时和喷射正时的影响并不敏感.不同启动初始条件下
本文借助于CHEMKIN PRO软件,结合乙醇化学动力学机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和当量比条件下含水量对乙醇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着火延迟时间的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含水量对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与温度直接相关,在低温条件下含水乙醇燃料的着火延迟时间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在高温条件下,着火延迟时间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乙醇着火延迟时间影响最大的两个基元反应是H+O2O+OH和C2H5O
基于CHEMKIN建立了一个10区含水乙醇HCCI燃烧模型,比较不同机理并最终选择AramcoMech_1.31_C4乙醇氧化机理,将此模型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比较吻合.基于此模型,研究了含水量、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当量比和压缩比对含水乙醇HCCI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量对含水乙醇的HCCI燃烧影响不大;增加进气温度、提高进气压力、增大压缩比均会使燃烧相位提前,而增加当
汽油机高效低温燃烧具备提升燃油经济性同时降低排放的潜力.HCCI(CAI)是实现这理念的具体方式之一,但是其运行范围为中小负荷,未能在中大负荷实现高效低温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文在一台单缸汽油机上,采用缸内直喷少量二甲醚微的方法,在燃烧前期由晚喷二甲醚自燃引燃汽油,燃烧中后期由早喷二甲醚调控稀释混合气自燃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优化燃烧,在6bar实现了稳定燃烧,与相同负荷下的节气门控制负荷的SI燃
为了研究后喷时刻和EGR率对柴油低温燃烧和排放的影响,本文在一台改造的单缸柴油机上,开展了试验研究.总循环喷油量固定为50mg,后喷油量为8mg/cyc.结果表明,加了后喷之后,缸内峰值压力降低,燃烧相位后移,EGR率较低时放热率峰值略有高,而EGR率较高时放热峰值逐渐降低.无后喷相比:后喷时刻为15°CA ATDC和25°CAATDC时,指示热效率降低;EGR率较低时,后喷时刻为5°CA ATD
船舶废气中SOx和NOx等是沿海地区及港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机内措施难以达到国际排放标准的限制值,而单独使用脱硫、脱硝等后处理技术,设备复杂、运行和投资费用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本文介绍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船舶动力装置后处理技术,EGR洗涤技术及几种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了各自的机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船舶运用的以湿法脱硫技术为基础的同步脱硫脱硝技术.
本文利用自主研发的蒸汽氧化试验台,对263合金在7500C低氧分压条件下(溶解氧含量<20ppb)进行了长达2000h动态蒸汽氧化试验,研究了263合金的氧化动力学规律、氧化层的物相结构和氧化层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为了研究氧分压对263合金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还在750℃高氧分压条件下(溶解氧含量为5300ppb左右)进行了长达600h的蒸汽氧化试验,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700℃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