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连贯与英语写作教学法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mi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语篇衔接、主位推进和宏观结构理论。它们是优势互补关系,三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连贯语篇的线性关系和层级性关系特征,从而在指导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其基本内容是:(1)根据逆向宏观规则和语篇的主题和次主题,确定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写作提要;(2)遵循主位推进原则,确定符合语篇主题和次主题的主位并选择合适的推进模式,使主位之间有效地体现出语义顺序性、相关性、连接性和连续性等特征;(3)运用层级性衔接和线性衔接进一步强化语篇的连贯性。
其他文献
由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需要,许多大学开设了大学英语选修课,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即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或学术生涯中,更加准确、恰当地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和获取信息,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采用两条主线并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将任务语言教学法与合作式学习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关注语言习得的问题。文章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言语行为的分类与实施,以及言语行为与语言功能和语言习得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言语行为理论与语言习得的有机结合能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语言材料,更全面地了解语言功能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而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本文介绍了西方外语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外语教学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西方外语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文章指出,我们有必要重视西方外语教学方法本土化的研究;重视本土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争鸣;重视研究方法的规范;关注国外教学法研究的特向,开展对外语教学根本问题的研究。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本文拟对5位语言教师在一学期内的课堂话语行为作个案研究和动态分析,关注语言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进一步论证语言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作用,有效促进教学实践。
词汇学习一直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调查中初级英语学习者是否在偶然词汇学习中使用猜词策略,以及调查他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文线索的原因,本文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调查了中国中初级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偶然词汇学习现象。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确实能够学习新词汇。他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猜词策略。调查还发现调查对象词汇学习策略不充分。学生的词汇量大小也对偶然词汇学习有影响。
词汇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口语输出的流利性是检验二语习得效果的最直接标准。因而词汇习得的优劣和口语输出的质量直接相关。在非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英语词汇教学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弊端,而在这种非自然语境下的词汇习得对于英语口语输出时的词汇提取的自动性必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口语的流利性。如何改进词汇教学并探索更加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从而提高二语习得的效果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此文以提高口语流利性为目标探析词汇习得
弗思在1957年提出的"搭配"概念,指的是词与词的结伴使用这种语言现象。近20年来,词语搭配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但这方面的论述却较为零星散见。本文总结了搭配研究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如搭配错误及其成因、搭配的运用与写作质量的关系、语料库在搭配研究方面的运用及发现、如何进行有的放矢的搭配教学以及搭配学习与词汇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让人们对搭配研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文报告了一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写作课教学改革的实例,着重从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任务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对比修辞研究成果、写作教学理论、测试理论等相关领城的研究应用到英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的改革中,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本文介绍了现代教育理论之一——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比较和对照了传统教学方法与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差异。结合实际叙述了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的应用。此外,笔者还提出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英语文学创作课不仅体现了英语文学赏析和英语文学创作的结合,还体现了逻辑思维培养和形象思维培养的结合、英语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相关的教学理念在教材和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英语文学创作课帮助学生通过文学阅读、赏析和创作来汲取并吸收丰富的精神营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逐步改进思维方式,提高对英语词语引申义的敏感度,使学生在试笔过程中获得愉悦感、自由感和成就感。英语文学创作课可催生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