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砂预处理对钕铁硼永磁体磁控溅射铝薄膜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重庆市第二届汽车摩托车摩擦学材料先进技术与应用推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经过不同工艺参数喷砂预处理的NdFeB永磁体样品表面沉积纯铝防护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盐雾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表征了铝薄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以及耐腐蚀性能,采用垂直拉伸法测量薄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NdFeB永磁体经不同的喷砂工艺参数预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样品表面粗糙度越大,铝薄膜的耐腐性能越差;采用80-120目的玻璃珠和棕刚玉以重量比3∶1均匀混合而成的喷砂磨料,0.2~0.3MPa的空气压力喷砂预处理后,表面沉积的铝薄膜样品耐中性盐雾腐蚀时间可达155h以上,膜/基间结合强度为26.5MPa.
其他文献
以C2H2和SF6作为源气体,通过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了氟和硫掺杂的非晶碳基薄膜.(1)通过调节源气体的流量比,可以控制薄膜中S和F元素的相对含量,不同F含量的含S薄膜被制备;(2)利用Raman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化学键合状态.S和F原子均以共价键的方式键合在碳基网络结构中.
当前TiAlSiN薄膜其热稳定性可超过800℃.本文通过高功率调制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钛合金上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N2/Ar流量比的TiAlSiN纳米复合薄膜,研究了800℃低应力下具有不同Al/Si成分比TiAlSiN纳米复合薄膜的抗高温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较之无涂层保护钛合金,TiAlSiN纳米复合薄膜在氧化50h后仍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在未进行氧化实验之前,所有iAlSiN薄膜RD谱均呈现漫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制备了Mo涂层,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及滑动干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致密性相对较差,但氧化程度低且与基体结合可靠;不同载荷下涂层滑动干摩擦磨损失效均为粘着磨损机制,产生的磨屑体积随载荷增大而减少;涂层磨损体积随载荷增大而上升,但上升幅度呈下降趋势。
在大气压下,使用高压直流脉冲放电的方法产生微等离子束流。利用此微等离子束流作用在粗糙的,经电火花加工的灰铸铁材料表面,发现灰铸铁材料表面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如凸起、尖角和细小处)时,在微等离子束流的作用下发生明显的熔化和蒸发。熔化的材料,由于材料表面张力和本身重力等的作用,将向粗糙表面的凹陷处流动。
会议
实验采用多弧离子镀膜技术制备了不同调制比的Cr/Cr2O3薄膜,其Cr2O3与Cr的调制比分别为3∶4、3∶2、5∶1、10∶1.研究不同调制比对薄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薄膜的断面形貌,X射线衍射仪探究薄膜所形成的结构,采用划痕仪和球盘摩擦试验机对薄膜的膜基结合力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Cr2O3层厚度的增加,薄膜的耐磨性能和膜基结合力明显提高,同时观
随着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运动零部件服役环境和条件日益苛刻,因此对具有高硬度、低摩擦、高耐磨、高韧性的薄膜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基薄膜时可以自发在碳基薄膜中形成纳米多层结构,该结构可以从微观尺度上改善材料的机械与摩擦学性能,从而实现润滑材料的强韧一体化。论文介绍了碳基薄膜自形成纳米多层结构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自形成纳米多层结构薄膜的生长和微观结
植入体在牙科和骨科等领域广泛用于临床,但仍存在假体松动、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理想的植入体应兼具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活性.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纯钛基体上制备了含银量不同(1.2-21.6 at%)的Ti-Ag涂层.SEM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工艺可在纯钛表面形成典型的纳米柱状晶结构,且随着载Ag量的提高,涂层表面的柱状晶结构逐渐稀疏以至消失.
会议
采用织构化与薄膜沉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织构化a-C∶H薄膜并研究了其在高真空环境下的摩擦学性能。系统考察了高真空环境下凹槽间距对织构化a-C∶H薄膜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维形貌对薄膜结构及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
纳米氧化锌粉体具有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殊性质,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纳米粉体存在易团聚、难回收和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等缺点。纤维素来源广、易降解,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而且具有多羟基结构,亲水性好,具有强吸附性。利用纤维素负载纳米氧化锌不仅可以克服纳米粉体的缺点,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纤维素亲水强吸附性的特点,将有机物分子吸附富集后直接进行降解,使催化剂最大化参与反应,提高光催化效率。
光电子能谱由于其探测深度与精度的特性,使其成为表面与界面表征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其物理学基本原理、数学建模计算过程、仪器组成实现等的不断改进,针对不同的研发项目需求,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本论文拟对作者与陶氏化学、康菲石油等美国企业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逐步发展并经过多年验证的过渡金属super Coster-Kronig broadening分峰技术、价带光电子能谱指模唯一性表征技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