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权利配置法律问题研究--从民法典编纂中集体土地制度改革角度

来源 :第六届(2016)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中村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呈现.加快城中村改造是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则是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创新与土地权利合理配置:即如何在农民集体成员全部自愿转为市民的前提下,实现集体土地国有;在集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以土地发展权,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有效流转并全面处理好小产权房问题.实现地方政府由"保障换土地"的旧思路向"赋权换土地"的新思路创新转化,最终建立政府、村集体及村民、外来人口乃至开发商多方城中村改造参与主体的土地权益均衡分享机制,促进土地权利公平、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推动城中村改造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型.
其他文献
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目前已经提上了日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纳入第一类立法项目,编纂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毫无疑问,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民法典编纂将成为我国
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纂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法典,被立法机关确定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和指导思想.历史地看,编纂民
会议
2007年《物权法》制定前后以来,民法制定依据问题,成为我国民法学界一个关注点.民法独立性问题受到来自我国法理学界和宪法学界非同寻常的挑战,这个挑战,不是以一般
会议
现代化是民法典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连接点,应成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价值取向,变革性和前瞻性是衡量民法典现代化水平的标准.本文指出了全国人大2016年7月公开征求意见的《中
民法和商法代表不同的经济关系,前者落后,表现为形式繁琐,后者先进,表现为形式简洁.前者中的交易时常无酬,后者中的交易则具有营利性,后者起源于国际贸易中或与外邦人的交往
会议
经济制度的法律规范基础经济活动主体所遵循的法律规范主要来源于三种力量:第一种力量是历史的力量,由在社会产生的实践和交易活动中,以非理性和零散的方式,通过长期习惯形成
会议
民法基本原则事关民法典制定的目的、理念和思路,其基本功能除了在于实现对立法的指导和便利司法之外,更重要的则在于通过理性化的抽象设计,强化社会公众对民法的内心信仰和
会议
介绍了古典民法典繁华褪尽、现在比的是体系效益、中积木模式较接地气、债编还是财产法通则、法典编纂是有机组合、私法自治的四维宣示、符合体系的漏洞补充、法人有哪些基础
会议
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架构的农地"两权分离"模式,因忽视农民集体成员权,而造成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承包经营权因主体身份限制难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
会议
向大家谈谈民法典,希望对于欧洲经验的叙述能够有益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者.欧洲各部民法典都受到统一观念的支配.随着(在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得到认可的)中世纪普世主义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