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蚁族"是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简称,是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本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及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蚁族"的自我概念及其相应的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蚁族"的自我概念总体偏低。自我概念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预测力,即"蚁族"成员的问颞解决的应对方式百可由其自我概念中的自我行动及社会自我来正向预测。
其他文献
随着电脑网络在农村的普及,网络也影响到农村的学生.本研究采用雷雳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选择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农村地方的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33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317份.本研究使用SPSS17.0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10.7%的初中学生达到成瘾水平,4%的初中学生则达到了成瘾边缘.
同伴冲突处理策略是青少年为缓解与同伴之间的对立状态,在自己认知基础上结合了具体情境而采取的应对方针和行动方式。初中生的同伴冲突大多都发生在班级环境中,而班级环境会影响他们对同伴冲突处理策略的选择。研究抽取27个班级,共1205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初中生同伴冲突处理策略》和《我的班级》两个问卷为研究工具,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对初中生同伴冲突处理策略和班级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未成年犯即在未成年犯管教所中服刑的未成年人,他们在社会上由于各种原因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缺乏法制教育、缺乏家长管教、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等,因此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方向和形成。正确评估和了解未成年犯的精神信仰的现状,寻找其与其他群体存在差异的精神信仰因子,对于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未成年犯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以及预防未成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探索教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20名小学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共12次的探索教育辅导。本研究以探索教育辅导为自变量,儿童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为因变量,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为测量工具,并辅以学生反馈单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探索教育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结果:(1)儿童
生命意义感对预防心理疾病和自杀,增强心理健康和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有指导电影赏析实验,探讨有指导电影赏析对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实验效应与被试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更适宜该干预方式的人群。运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以大三学生为对象,选取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对实验组采取"影前导看、观后辅导"的指导模式进行为时三小时的电影赏析干预,以"生
心理弹性是人们在遭受各种危难与挫折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是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目的: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对其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天津市2所初中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问卷227份。结果:(1)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丧失两个因
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男强戒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提高劳教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自我和谐的对策,为劳教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与王登峰等人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大同下寨劳教所的120名男强戒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和谐进行测查,剔除无效问卷,把原始数据录入spss(l) 1.5 for windows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本研究以贝克抑郁量表筛查出的有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考察了以小组形式实施的积极心理干预对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改善作用。将17名筛选出的合格被试随机分配到积极心理干预组和控制组,其中积极心理干预组的9名被试接受了包括"三件好事"、"心智觉知冥想"、"感恩信"、"最好的自己"、"学会原谅"、"品味生活"在内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干预活动。干预活动持续12周,每周一次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对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从303名贫困大学生中选出32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系列设计.对实验组运用团体活动、角色扮演等技术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每周2小时.控制组不参加辅导.研究工具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SCL-90.结果:(1)贫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会给个人带来或焦虑或安全的心理反应,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几乎并未对此进行探查,且现有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仍多采用纯粹的问卷,仅对人际关系状态进行调查。本研究以人际关系为自变量,对其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