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青铜器研究综述

来源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二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国青铜器是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鲁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本文搜集了鲁国青铜器的资料并对鲁国青铜器的研究进行了部分整理和归纳.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思想丰富,精神感人,学问渊博,受到当时以及后世人们的尊崇.他能有这样的事迹和地位,与他一生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孔子众多爱学习爱思考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被人们铭记传颂.在中国第一部连环画作品《孔子圣迹图》中就描绘了孔子不同学习阶段的事迹.本文选取《孔子圣迹图》中有关孔子为学的几幅作品,发扬孔子的学习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关注其对老年人的意义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的老年人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仍有部分老年人依然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应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年人充实晚年生活,虽然是几千年前的文化,但是人的思想哲学及做人的根本是不会变的,老祖宗几千年的文化与思考的积累是
在苏州文庙近一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共历经大小修缮30余次,文庙在最鼎盛时期面积曾达十万平方.历史上有各类文庙府学碑石500余方.如今保存完好的文庙府学碑刻不足50方,其勒石年代由宋讫清,基本展现了苏州文庙的历史沿革,尤其是对研究苏州古代科举的兴盛,教育的发达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本文就这些现存的文庙府学碑刻,对苏州科举之盛的原因作一介绍和阐述.
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消亡于清末(1905年),有着1300年的历史.科举制度不仅是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科举制度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项制度,不但存在时间长久,而且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制度和国家官员制度的形成,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以2011年扩建孔子文化园为契机,在西庑展厅举办专题展览《开科取仕——中国科举文化专
中国文庙客观地反映着地区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社会文化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作为历史留给当代社会的一种珍贵文化遗产,中国文庙在当前的利用状况值得人们加以关注.中国文庙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和利用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也有一些文庙在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自身价值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中国文庙在当代社会应以文庙传统功能的延续和拓
清廷吏部尚书铁保谪戍吉林所题的"白山书院"匾额现为国家二级文物,藏于吉林市文庙博物馆.致力于成为吉林市儒家文化基地的吉林文庙希望以白山书院为依托,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庙学合一"完善文庙的教育功能,重建白山书院便顺理成章.吉林文庙对白山书院进行复建,在历史价值、强化教育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唐太宗诏令各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形成庙学合一的建制,孔庙于是遍及全国.孔庙又称作庙学、文庙和学宫等,并成为所在地的文脉源头.千百年来,孔庙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有关庙学的文献史料、碑记诗篇汗牛充栋.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献史料、碑记诗文,或残缺,或散失,或毁佚,不知几几,虽有方志记载,但难窥全豹,也鲜见全面系统反应地方庙学历史文化的专著.
思圣堂位于汶上县老县衙后堂之西,为孔子宰中都的纪念性建筑群,创建旨在"求孔子之意而行其政".堂内塑孔子坐像,孔子弟子冉耕和抗金名将岳飞配享,得到汶上县历任主政者的重视,也成为文人墨客描写汶上的重要题材.
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散档)中保存有20条灯谜,反映了清朝中后期,以诗礼传家的衍圣公府在子女教育和生活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作为展现传统节俗活动的历史档案类实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不可小觑.孔府是孔子嫡裔世代居住的官邸,从建筑本身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有序的礼制等级观、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