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疗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美传染性疾病国际学术报告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疟疾疗法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机理. 方法:选12例HIV-1感染者(CD4细胞水平为1 217×106/L~15×106/L)接受疟疾疗法(治疗性急性间日疟):5例CD4细胞计数≥500×106/L(CDCⅠ类),5例CD4为499~200×106/L(CDCⅡ类),2例CD4<200×106/L(CDCⅢ类,艾滋病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和CD4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和可溶性免疫激活标记物,bDNA法检测HIV病毒载量.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 结果:在疟疾期,所有三类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可溶性免疫激活标记物(TNF-α、sTNF RII、sIL-2R、NPT和β2M)均明显升高(CDCⅡ类患者更明显),疟疾后这些因子均回降到治疗前基线水平.CD4细胞水平有三相变化,并在不同的CDC类别中有不同的改变:疟疾相(疟疾期):Ⅰ类下调,Ⅱ类上调,Ⅲ类无明显变化;疟疾后相(终止疟疾后10天至3个月):Ⅰ类回复至基线水平,Ⅱ类仍高于基线,Ⅲ类无明显变化;持续相(终止疟疾后3~24个月):Ⅰ类下降,Ⅱ类升高,Ⅲ类与基线相比无变化.CD4细胞凋亡率在Ⅰ~Ⅲ类于疟疾相均升高,疟疾后相均降至低于基线水平.所有三类患者在疟疾相HLA-DR+细胞增加,CD25+细胞减少,疟疾后相则相反,HLA-DR+减少而CD25+增加.HIV病毒载量在所有患者于疟疾相均升高,疟疾后相回降至接近基线水平,持续相Ⅰ和Ⅱ类恢复至基线水平,Ⅲ类高于基线水平. 结论:疟疾疗法适合于治疗CDCⅡ类HIV感染者,因为终止疟疾后病毒载量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而CD4细胞水平持续升高至少1~2年.急性间日疟在HIV患者中引起强烈的THI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分别由它们的活性标记物sIL-2R和 NPT反映)和其他细胞因子反应,这种强烈的免疫刺激在不同基线免疫水平的的患者导致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免疫状态相对正常的Ⅰ类患者导致免疫功能下调,在免疫状态相对底下的Ⅱ类患者导致免疫功能上调,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Ⅲ类患者则几乎没有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4月10号,海关总署发布外贸运行数据,一季度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去年同期顺差为139.1亿美元,这是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同期,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
在性工作者中开展"100%使用安全套项目"(100%CU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控制HIV流行的区域性努力中一个核心策略部分.此项目的目的是预防性工作者和其顾客通过各种性活动传
目的:通过12年对HIV/AIDS病人的心理关怀服务实践,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论达到了更高一层的认识并探讨在临床的应用. 结果:由医护人员发起的心理关怀服务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增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流行和传播最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可能预防人类癌症的疫苗.国家"七五"和"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证实(1-4):国产乙
会议
本文以S-萘普生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丙烯酸丁二醇酯(BDDA)为交联剂,合成对其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研究了MIP制备过程中的模板分子与单体的配比对
以L-丙氨酸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电泳(CE)法分离丹酰氨基酸对映体,实验考察了缓冲溶液pH、五种不同中心金属离子(Cu2+、Zn2+、Ni2+、Mn2+和Co2+)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肝硬化是肝病的终末阶段,肝脏的储备功能已接近耗竭,肝功能不全的症状开始出现,并发生一系列的合并症,如门脉高压、肝性脑病、出血倾向、持续性黄疸等.多年来肝硬化的治疗一
会议
硝基邻二甲苯是原料邻二甲苯硝化后的产物,经精馏提纯后可作为医药、农药等的原材料和染料的中间体.银光公司于一九九九年采用连续硝化、精馏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一硝基
目前至少有近20个国家开展光动力疗法的实建立的Luminol-ZnPcS2P2-H2O2-CTAB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体系,用于测定两亲生酞菁衍生物(ZnPcS2P2验和临床研究.两亲性酞菁衍生物(
会议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炎的两大功效,近年来博得了医疗界极大的重视和关注.环糊精(CD)具有疏水空腔,能包结各种客体分子,形成的包结物具有比客体分子更优良的性质.国内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