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术前Hook-wire 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临床、影像特征与术后病理的关系。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3 例直径小于2cm 的GGO 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影像表现为单纯磨玻璃样病变(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与混合磨玻璃样病变(mixedground glass opacity,mGGO)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与术后病理之间的联系。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论文旨在明确Nogo-B在LPS诱导的小鼠ALI模型后期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以期为明确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 选用野生C57小鼠与Nogo-B敲除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PS气管滴入制备ALI模型,观察NOGO-B的表达变化以及Nogo-B的敲除对ALI病程尤其是后期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体外部分选用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通过siRNA干扰MLE Nogo-B的表达,并通过TG
目的 验证中文版Hull气道反流问卷(HARQ)评估慢性咳嗽的有效性、重复性及治疗反应性,以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遵循正反向翻译程序建立HARQ的中文版.慢性咳嗽组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132例患者,完成HARQ、咳嗽症状积分和辣椒素咳嗽敏感性测定,分析彼此相关性,然后按慢性咳嗽诊治流程确立患者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分析治疗反应性,并与10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类型及变迁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间连续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就诊并经逐步诊断流程探查病因的1392例慢性咳嗽患者,以年为单位分成6组,通过χ2检验回顾性分析慢性咳嗽病因分布频率和构成的改变趋势.结果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476例,34.2%)、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83例,27.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25例
目的 经验性三步疗法是慢性咳嗽的有效治疗策略.本研究拟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经验性三步疗法是否适用于不同级别的医院.方法 对一家三级和三家二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同步予以经验性三步疗法进行治疗.入选者第一步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第二步应用糖皮质激素,第三步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判断疗效,比较不同级别医院间疗效的差异.结果 三级和二级
目的 通过在BMP4基因半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上建立哮喘模型,试图阐明BMP4对哮喘发生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统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检测肺组织及BALF总细胞中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检测血清及BALF中BMP4成熟体蛋白的水平.检测肺组织中BMP4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 1、哮喘时,肺组织中BMP4蛋白表达无变化.B
会议
目的 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的食管功能与巴氯芬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并接受巴氯芬治疗的83例难治性GERC患者.记录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和松弛率、食管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管蠕动收缩持续时间,并行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分析对巴氯芬疗效判断的作用.结果 83例难治性GERC患者中,食管下括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功能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3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通过食管压力检测系统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长度和松弛率,食管蠕动收缩波幅、蠕动波传导速度和食管收缩时间,与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联合分析,并与26例无咳嗽的胃食管反流性病患者和22例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 和正常人相比,胃食管反流性咳
目的 验证浓度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TRPV1、SP作用路径与咳嗽高敏感性的关系,探讨CDK5介导的气道TRPV1神经纤维可塑性是否为咳嗽高反应性形成的重要机制.方法 观察单独和组合吸入CDK5 抑制剂、TRPV1和SP拮抗剂对模型豚鼠咳嗽反应性的影响,检测BALF中SP和 CGRP 浓度,检测气管、支气管组织CDK5和TRPV1的mRNA 和蛋白表达,观察气管支气管黏膜共定位表
目的 探讨血清25-OHVD3的水平与哮喘患儿CD4+T淋巴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OH-维生素D3低于30u/L的临床控制良好的哮喘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抗哮喘治疗同时给予每天口服维生素D400U治疗3月后,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 患儿在治疗前后患儿血清25-OH-VD3水平为23.164±4.014u/l,治疗3月后维生素d水平提高至42.8
目的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represents a hallmark feature for allergic asthma.Eosinophil progenitors differentiate in the bone marrow from CD34+cells released to the blood and eventually traffic t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