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椎动脉夹层致青年卒中病例报道

来源 :中国微循环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治1例左侧椎动脉夹层所致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例,给予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王X,女性,32岁,"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2.8小时"来我院急诊.2019年6月24日晨7时40分突然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状,胃内容物,伴行走不稳,行走左偏.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否认长期口服避孕药史,无免疫性疾病病史,否认嗜烟、饮酒史.1周前漂流落水,当时无特殊不适,未予重视,入院前1天有左颈部不适感也未予重视.急诊查体:意识清楚,构音清晰,双眼向右水平略旋转眼震,双瞳孔等大均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颜面部针刺觉减退,双侧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稍浅,口角右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指鼻试验笨拙,左下肢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右侧巴氏征可疑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其他文献
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表现出的心血管相关症状与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损伤有关.分子氢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凋亡与自噬的作用.本实验为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HS)对鱼藤酮致PD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鱼藤酮致PD大鼠模型在早期与中期经HS处理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调节自噬过程完成的。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氏病早期起病隐匿,且发展较快,在未出现震颤时或症状不典型时通过分析肌电图群放电位,进行早期诊断和与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鉴别诊断,并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可极大提高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帕金森氏病的肌电图群放电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上一旦确诊为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就应开始保护性治疗,以最大化保护和挽救易受损害的黑质神经元,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左旋多巴疗法在控制典型运动症状的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引发异常的非自主运动,即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L-dopa-induced dyskinesia,LID).这种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与皮层可塑性的异常有关.经反复颅磁刺激的研究显示,LID
脑动脉夹层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壁内血肿,或动脉壁内自发形成血肿,造成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夹层动脉瘤.脑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动脉夹层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夹层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前者的年发病率约为3/10万;椎基底动脉系统夹层年发病率约为1-1.5/10万.颅内动脉夹层以椎基底动脉系统多见;颅外段的夹
会议
目的:探讨一例被误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分析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误诊情况,并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CVST的认识,减少误诊,为患者带来良好预后。
会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AD)是一种起病隐匿、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占全部占老年期痴呆类型的50%~70%.在全球范围内,每3秒钟就有一名新的痴呆患者被诊断出来,2018年全球约有5千万人患有痴呆,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将是现在的三倍之多.而2018年全球社会痴呆相关成本为1万亿美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万亿美元.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只有不到
会议
目的:肽硼酸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具有活性高和代谢稳定的特点,代表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由美国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公司开发,于2003年通过FDA批准,是全球首个人工合成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目前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上市。本课题以硼替佐米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的硼替佐米衍生物,期望得到
会议
目的:探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的负向变构剂JNJ16259685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SAH大鼠模型上,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H+安慰剂组,SAH+JNJ16259685组,在术后24h 及72h,Garcia 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完整性变化,利用钙测定试剂盒检测线
会议
目的: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肠-脑"轴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研究了益生菌-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肠-脑"轴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炎症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APP/PS1转基因小鼠丁酸梭菌4周灌胃处理,神经行为学测试,检测β样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小胶质细胞极化、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肠道微生物结构和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
会议
目的: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是一种兼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综合征,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例N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NBS的认识。方法 :对收治的1例NBD患者临床表现和诊断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对NBD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等特点进行总结。临床资料:病史:女性患者,27岁,因"头痛、视物双影、左侧肢体无力6天"于2018-12入院。患者入院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