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寄主番茄时重组突变体的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是目前广东地区番茄上的主要病毒病。本实验室的检测与监测的结果显示,引起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主要有4种,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YLCGuV)、广东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ToLCGuV)、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Taiwan virus,ToLCTW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且田间混合发生或复合侵染。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后极易发生重组变异,产生致病力更强的新株系或新病毒。为了了解为害番茄的双生病毒复合侵染后重组突变与演变趋向,通过室内人工混合接种ToLCTWV、TYLCV和ToLCGuV 3种病毒的侵染性克隆,成功得到3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番茄植株。以复合侵染的番茄植株总DNA为模板,通过滚环扩增(RCA),用3种病毒共有的单一酶切位点BamhⅠ进行酶切,然后进行克隆,通过对大量克隆测序与序列比对分析,已获得TYLCV突变体1个(124~154nt位缺失了31碱基)、ToLCGuV突变体1个(110~138nt位缺失了28碱基)、ToLCTWV突变体4个(分别在1 185~1 870,241~1 708,550~1 895,520~1 892位点缺失)等6个缺失突变体,进一步筛选更多的重组突变体及其致病力研究还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小麦条锈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而且近年来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严重.国内外研究表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CYR32和V26对120个小麦品种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同时选用SSR分子标记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0个小麦品种对CYR32表现免疫-近免疫的16份,高抗-中抗的98份,感病的5份;对V26表现免疫-近免疫的8份,高抗-
客观地分析国内外小麦条锈病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为农业生产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和CNKI数据库中小麦条锈病相关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主要刊文期刊、核心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引论文等方面着手分析,并结合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eeⅢ绘制小麦条锈病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f.sp.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我国小麦农家种对于病虫害具有较好抗性.研究小麦农家种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将为优良品种的抗病性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农家抗病品种白蚰蜒条为父本,以感病品种京双16为母本,构建分离世代F2、F2:3,通过遗传分析确定白蚰蜒条的抗白粉病特点.对分离世代F2进行抗白粉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中国北方最广泛的农作制度.新耕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等土传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中国北方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采用室内平板和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腐解物质对小麦3种土传病害发生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主要化学物质组成成分.结果表明:0.03g/ml(1ml中含有0.03g干玉米秸秆腐解产物),0.06g/
小麦白粉病(致病菌Blumeria graminisf.sp.tritici)是我国主要小麦生产区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1亿亩左右.由于病原菌致病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问题,所以,不断培育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一个重要育种目标.本研究选取2012-201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的436份小麦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接种鉴定,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的
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真菌病害.快速及时诊断与定量检测潜伏状态下的玉米多堆柄锈菌,对玉米南方锈病流行侵染的早期预测预报,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的ITS2序列的418~619 bp片段和玉米Actin 2基因序列的1 853~2 467bp片段
为明确不同裸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差异,于2013-2014年采用菌粉拌种和菌土覆盖两种人工接种方法对64份裸燕麦种质进行了由燕麦坚黑粉菌(Ustilago segetum var.avenae)引起的坚黑穗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种接种方式下,18份材料抗性完全一致;3份材料在菌粉拌种下的抗病型低于菌土覆盖接种方法下的抗病型;菌粉拌种较菌土覆盖易使43个燕麦品种的发病率增加,使其抗病性
为了研究青稞根腐病与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关系。以甘肃青稞主产区甘南州临潭县为研究区,对其青稞根腐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对比研究青稞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5种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组成。结果发现,研究区10个采样点青稞均有根腐病发生,发病率在5%~20%,发生呈普遍性和区域性特征。青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
燕麦红叶病是一种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病毒性病害,是为害燕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燕麦种植区均有发生.2014-2015年对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153份燕麦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抗红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免疫种质;表现高抗的有Rigdon 1份,占0.65%;表现抗的材料有美国黄燕麦、青15、青永久709、王燕6号、青23、美国燕麦、83-24、青永久96等18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的典型成员,主要由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传播,侵染包括烟草、大豆、番茄、花生、辣椒、莴苣、菊花、凤仙花等1 000多种植物.近年来在我国广东、云南、北京等地区报道了TSWV为害辣椒.为了解TSWV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