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润叶和贮叶工序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2005烟草化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制丝工序中润叶、贮叶工艺条件的模拟,研究不同等级的烟叶在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等级带来的差异高度显著于工艺条件带来的差异,即烟叶等级是高度显著影响因素,且上部烟叶氨基酸含量>中部烟叶氨基酸含量>下部烟叶氨基酸含量.显著性水平α=0.10时,温度对烟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润叶温度的升高,烟叶氨基酸含量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实验为烟叶特色化加工提供了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全世界的烟草业中,由两种害虫非常有名,可以给烟草原料和制成品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就是烟草甲虫和烟草粉螟,本文研究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烟草仓库内虫害的监测。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pH值,反应时间,溶剂配比)缬氨酸与葡萄糖的棕色化反应产物,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棕色化产物反应颜色深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微波加热和普通加热对棕色化产物的影响,并对其醚溶性成分的分析和鉴定,进行了卷烟加香效果评吸研究。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新事物它的基础打的牢,才能成长的又快又好.自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中式卷烟"的概念以来,它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概念的水平上,尽管有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但"中式卷烟"还没有真正成为中国烟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手段,所以为了推进"中式卷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国家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制定"中式卷烟"国家标准.虽然此标准是推荐性标准,但它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中式卷烟"
本文通过对我国卷烟工艺技术现状的分析,经过在把烟生产线与片烟生产线实际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功效型分组加工技术和目标型分部加工技术,这两种加工技术是适合当前卷烟工业企业生产实情的特色工艺技术。
建立了造纸法烟草薄片的果胶快速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该法利用的原理为:将薄片洗脱后,水解果胶上的甲基为甲醇,再将甲醇氧化为甲醛.甲醛再与品红二氧化硫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醇含量.根据所测得的甲醇含量计算果胶含量.结果表明:最大吸收峰为570nm;平均回收率为96.0﹪;在标准溶液浓度为0mg/ml-3.0mg/m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37。
对不同产地、品种的烟叶原料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在英式烤烟型卷烟中有利用价值的烟叶.经评吸及相关分析,对香吃味符合英式烤烟型卷烟的叶组的各原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认识英式烤烟型卷烟的原料特性;对各原料的配比协调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英式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的相关规律与应用方法.
研究了植物毒素类似物-6-取代阴丹士蓝异亮氨酸共轭物(6-substitutedindanoylisoleucineconjugate)对烟草(NicotianatabacumL.K326)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的影响,主要运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用6-取代阴丹士蓝异亮氨酸共轭物处理过烟叶和对照烟叶中挥发性成分差异.和对照组相比,经过1mM6-取代阴丹士蓝异亮氨酸共轭物(compound
本文用异佛尔酮、Fe(o)和格氏试剂(EtMgBr)以及三甲基氯硅烷(Me3SiCl)和三乙胺(Et3N)等商业易得或容易制备的试剂,高选择性地制备了巨豆三烯酮重要中间体三甲基硅烯醇醚,产率和选择性分别达84.5﹪和96﹪。
利用烟叶成分流动分析仪测定了烟草中的不溶性氮和可溶性氮.结果表明,不溶性氮的RSD为0.15﹪,回收率100.4﹪~106.3﹪;可溶性氮的RSD为0.22﹪,回收率90.6﹪~100.3﹪.实验说明流动分析仪适合于不溶性氮和可溶性氮含量的快速准确的测定。
研究表明,微波对蔗糖水解反应有动力学上的加速作用,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本文还采用了一种简单、易控的方法,将蔗糖的微波水解液制备成经济价值较高而通常条件下又较难合成的烟用香料-糖胺类潜香物质,产率可达76﹪;卷烟加香应用试验表明该糖胺产物具有增香、降刺及掩盖杂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