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最小特征值的中国低纬度小尺度电离层异常探测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斗卫星增强系统(BeiDou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BDSBAS)在其大部分服务范围通过5°×5°网格模式向用户广播校正和完好性信息.中国低纬度地区电离层的频繁异常将降低BDSBAS的性能,并给单频民航用户带来完整性威胁.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电离层异常对网格模型的影响.但在我国低纬度地区,相邻两个网格点之间的距离约为540~600km,但大部分等离子体气泡(Plasma Bubble,PB)的影响范围约为100km.由于BDSBAS地面站点稀疏,平面拟合模型在低纬度地区可能不准确,这种小尺度的电离层异常不一定能被网格模型捕捉到,并反映在网格电离层垂直误差(Grid Ionosphric Vertical Error,GIVE)中,这会导致潜在的安全风险.一个有效的补救办法是在重点区域使用密集的观测站,并根据电离层观测结果直接设计异常检测算法.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大和最小特征值(Maximun Minimun Eigen,MME)检测方法.利用协方差矩阵的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来计算小尺度电离层异常的度量.阈值可由度量的Tracy-Widom分布得出.几个实例证明了MME与总电离子含量变化指数(Rate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change Index,ROTI)之间的相关性.利用2015年电离层活跃年,中国香港的观测数据的昼夜变化显示,超过阈值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夜间,尤其是20时至0时.电离层赤道异常呈现季节性变化,主要发生在春季,其次是秋季.电离层异常的位置呈随机分布.这项研究可以作为低纬度BDSBAS的有效补充,保护用户免受PB的威胁.
其他文献
  本文面向省域范围内高分遥感影像和十万级北斗终端位置服务,以分层模式设计了“北斗+高分”融合的时空平台,该平台通过内部流程的合理设计,以及跨协议高并发数据接入、异构
  强电离层闪烁可引起多颗GNSS卫星信号失锁或测量误差增大,严重影响RAIM功能实现。对闪烁影响下的RAIM可用性进行预测是完好性应用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信号链路失锁和伪距测
  由于日月引力的作用,瞬时海平面相对于平均海平面会有周期性的潮汐变化,即海潮.海潮负荷改正对于沿海地区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精密相对定位的影响
  M码军用信号是GPS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GPS采取的重要抗干扰措施。截止到2020年10月,GPS星座共有22颗具备播发M码信号能力的卫星。本文利用STK软件强大的数据仿真及分
  近年来,低轨卫星凭借其轨道和信号的独特优势以及广泛的应用潜力,逐步受到卫星导航领域的关注和青睐。目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都积极开展了大型低轨星座的开发与部署。而星座
  观测站选取是卫星定轨的重要环节之一,观测站的数量、分布以及观测质量直接影响着定轨精度和效率.基于观测质量加权的遗传算法综合考虑了观测站数量、分布以及观测质量,且
  周跳探测与修复可以使整数跳变后的整周模糊度参数快速达到期望的精度水平,实现连续高精度定位的目的 。但是现阶段周跳固定采用的多为全部模糊度子集周跳固定方法,理论上
  本文利用GPS、BDS、GLONASS、Galileo多星座融合PPP方法,开发实现了多系统组合PPP解算软件,使用MGEX测站数据进行了四系统组合的PPP定位性能分析.四系统组合显著增加了可
  分别对单频观测数据中的半合组合观测量G、码观测量C以及相位观测量P进行组合,得到3种不同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模型,GC模型、GP模型以及CP模型。然后通过不同的电离层
  考虑到全球导航系统将要部署越来越多的MEO卫星,为确保GNSS卫星的长期运行安全,有必要针对GNSS卫星离轨轨道的长期演化和长期碰撞风险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本文首先列出了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