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舌象、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探讨中医舌象特征、体质类型和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在读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552名在校大学生.主要调查在校大学生健康状态、中医体质及和中医舌象特征,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数据分析.结果:平和质与健康,8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舌象与体质类型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9种体质类型皆可出现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白舌与阳虚质、气虚质相关,胖大舌与湿热质和特禀质相关,齿痕舌与湿热质和阳虚质相关.厚苔与湿热质与阳虚质相关.润苔与平和质、阳虚质和湿热质相关.燥苔与湿热质和阴虚质相关.结论: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具有一定相性,且舌象和中医体质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舌象辅助亚健康的判别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对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终结性评定体存在时效性较差、学生主体欠缺、偏于一次性总结等不足,进而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自评的形成性评定和期末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实现教学相长,让师生在评定过程中受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目的: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欠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的任务。方法: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显示,自主学习模式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结论:自主
以系统科学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为切入点,以中医诊断实训教学这一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医诊断实训教学模式。从整体原理,构建理论、实践和思维三个模块,解决系统的框架问题;从有序原理,创立理论→实践→思维→理论的循环路径,解决系统内部模块的关系问题;从反馈理论,设计学生思维、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评价体系,以衡量系统产生的结果,从而评价系统的功能,并寻找优化系统的最佳方案,解决系统优化的途径问题;其中,反馈原理
本文探讨了中医辨证思维的训练方法,通过以病案讨论结合“PBL”为主的实践训练以后,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此同时,学生们对中医学习的兴趣增强,表达、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为中医辨证思维的训练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本文主要从以六经辨证为主的辨证方法入手,浅析其与其它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把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在的相关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辨证论治的客观化,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为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所作的概括。从证本身的含义看,证是一个过程,有特定的阶段性,同时也是一种病理状态。因此,有了病才有证,才能辨证,没有病就不能称辨证。而从健康水平来讲,健康状态可以分为无病、欲病和已病三种状态。对于无病和欲病者自然是“无证可辨”,但不能说是没有问题,仍然有状态可辨。然而很多医生临床上面对拿着疾病证明或检查报告确诊疾病的病人“无证可辨”。这就需要我们时
目的:观察并总结颈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压痛点与经筋之间的关系及发病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我院诊断为颈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各40例,颈型记作A组,神经根型记作B组.分别提取颈椎病VAS评分4分以上的压痛点,根据压痛点分布归纳并总结其经筋证型,最终得出压痛点、经筋证型分布规律.结果:A组经筋发病规律:手足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足阳明经,B组经筋发病规律:手少阳经筋>
目的:探讨AD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型与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的相关性,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将202例纳入的AD患者按照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质分为异常黑胆质型、异常粘液质型、异常胆液质型、异常血液质型,并以30例健康老人设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Ach、β-淀粉样蛋白含量.结果: Ach维医异常体液质分型中各个分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的Ach最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小儿中医体质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小儿中医体质的含义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体质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了该病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包括以脏腑为标准划分、以阴阳气血划分、以脏腑结合阴阳气血综合划分等)及辨质施治等,并提出该病中医体质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目的:运用电子鼻探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103例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运用医用电子采集口腔呼气的气味图谱,选择气味图谱响应曲线的振幅、斜率、面积作为图谱特征参数,探讨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口腔呼气气味图谱特征.结果:①振幅特征:慢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组的气味图谱响应曲线B、C、D、E、I的振幅特征显著高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1),响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