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狩词考述

来源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2017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靖康二年(1127)三四月间,徽宗、钦宗二帝连同后宫妃嫔、皇子王孙、伎艺匠人等,被金人俘虏北上,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变".在汉语词汇中,"狩"乃帝王出奔或被俘之婉辞,这一语汇极具历史渊源①;二帝被掳至金国,位于宋朝的北方.这样,一个表方位、方向的"北"与表示帝王被俘的婉辞"狩",组合而成的"北狩",便成了南宋朝野对徽、钦二帝被俘遭际的惯用说法.北狩词是赵宋王室凄惨遭遇的血泪文字,凝结着痛苦、懊悔、反思和警诫。经历过此番遭际的族群,自当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持盈保泰,自觉远离声色犬马和骄奢淫逸,惟如此,才说明该族群真正从历史中醒来。否则,就陷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循环中,此论不分中外,正如朝鲜李朝国王遗德在《靖康稗史》的题跋中所言:“中土祸患,至宋徽、钦而极,子息蕃衍,耻辱亦大,前史未有也……披览事变,终始咸悉,宋金所为,皆有国者金鉴。正史隔越两朝,卷帙繁博,无此融会贯通。暇当考征芟补,命儒臣勒为一书,为万世子孙戒。”④当为万世子孙戒,多数情况下是读史者的一厢情愿。德祜二年(1276),宋恭帝降元,三宫北迁大都,历史上的靖康一幕近乎重演。
其他文献
《四库全书》因为不收录戏曲而为戏曲学者广为诟病,成为戏曲地位低下的重要证据.《四库全书》之所以不收录戏曲,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在原因,一方面源自于《四库全书》编写目
《运甓漫稿》共收录李昌祺诗歌683首,是李昌祺诗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文中简称“运甓诗”),可是各种文学史著作对其评价较少,今笔者不揣浅陋,拟就其运甓诗一陈管见。李昌祺的运甓诗内
《四库全书总目》在多则提要中强调总集“借诗以存史”的属性功用,认为总集可存史、补史、存典章制度、保存文学活动、存不知名文人,并有博物之功,进一步明确了总集的史学价
《新编元稹集》篇幅太大,没有精力、似乎也没有必要一一统计吴先生的各类不当与失误之处,在此我只是挂一漏万地谈谈我对该书的粗浅看法:校勘并不“精细”,笺注并不“科学”,引用可
吴晗的《胡应麟年谱》是学术史上首次对明代诗人、学者胡应麟的生平、思想进行全面观照的论文,亦是吴晗明史研究的敲门砖.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吴晗《胡应麟年谱》在胡应麟
《台湾诗乘》系台湾诗人连横先生继《台湾通史》后编纂的一部以台湾历史发展为主轴,包含文化,风景,民俗,战役等多元素的诗歌总集.此书以保存台湾诗歌为目的,收录了1402(明建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作者“庸愚子”,近百年来学界多认为即金华蒋大器,仅有序末署名印鉴之孤证,不足为凭.或谓庸愚子乃浚县主薄栖霞人蒋大器,因卢楠《故浚尉静庵蒋公哀辞》
通过全文对校, 《苏轼资料汇编》所录的《苏文忠公诗集》存在许多讹误与遗漏.共有错别字65处,脱写之文12处,衍文1处,遗漏纪昀评语28处,删去纪昀所引查慎行评语101处.此外,几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项目,虽然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局限和影响,使得点校本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点校本是无愧于一个
中州河南的书院历史悠久,至有清一代更是经历了波折中复苏、勃兴并全盛、衰落而改制、最终消亡的历史过程.同时,围绕清代中州书院的活动和历史进程而展开的各种文学也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