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铜纳米颗粒(NPpartical)和其释放的铜离子(NPion)对纳米氧化铜生物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 [材料和方法]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纳米氧化铜进行表征,同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纳米氧化铜在血清培养基中的离子释放量进行跟踪监测,并以2h时释放的铜离子浓度作为参考,进行铜离子胁迫实验;以栉孔扇贝血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体外试验法,借助流式细胞仪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纳米氧化铜NP (10mg/L)和NPion(0.8mg/L)分别对栉孔扇贝血细胞死亡率、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量和DNA损伤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室内暂养栉孔扇贝,然后取栉孔扇贝血细胞,PBS清洗后添加于含有血清培养基的6孔板中培养贴壁后,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开展胁迫实验,2h后收集血细胞,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第1组加入PI染料检测细胞死亡率,第二组采用2'7'-二氯双乙酸钠(DCFH-DA)来检测ROS含量,同时对第3组进行彗星实验检测DNA的损伤情况.[结果]TEM观察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直径约为10nm,DLS分析显示其水力半径为459.17±23.27,ξ电势为29.5±3.45; ICP-OES检测纳米氧化铜在血清培养基中2h时铜离子释放量为0.81mg/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纳米氧化铜(NP)和NPi.n实验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7.83%、22.67%和23.17%,NPion和NP实验组的血细胞死亡率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27.10%和129.91%,NPion和NP实验组ROS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4.66%和130.40%; DNA损伤结果显示空白组、NPion和实验组的损伤滤分别为4.02%、11.8%和20.18%,NPion和NP实验组DNA损伤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3倍和5.02倍.上述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和其释放的铜离子均会引起栉孔扇贝血细胞的死亡率的升高以及ROS含量和DNA的损伤量的增加,而且纳米氧化铜造成的损伤要比单独铜离子的造成的毒性效应大,可见除了NPion,NPpartical也能够对血细胞造成毒性效应.[结论]纳米氧化铜在血清培养基中可以释放一定量的铜离子,纳米材料和其释放的铜离子均能够对血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见纳米氧化铜进入生物体后对生物产生的毒性效应是由纳米颗粒和其释放的铜离子共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