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策略耦合EGR对柴油机燃烧过程与CPF再生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匹配了VGT的D19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机型,采用GT-Power和AVL Fire构建了一维热力学整机和CPF三维仿真模型,针对3000r/min,50%负荷工况,研究了喷油策略耦合EGR对燃烧过程和CPF再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主喷定时提前,BSFC呈先降后升,排气温度降低,排气流量与氧浓度变化则较小,排气中NO升高,CPF再生速率逐渐降低,颗粒物残余量、压降与CPF出口端NO2同时增加;随EGR率增大,BSFC和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流量、排气氧浓度、排气中NO则同时减小.在主喷定时较晚时,随EGR率的增大,CPF再生速率呈先升后降,颗粒物残余量呈先降后略升高.而在主喷定时较早时,随EGR率的增大,CPF再生速率减小,颗粒物残余量增多;在主喷定时较晚时,提高喷油压力导致BSFC和排气温度明显降低,而在主喷定时较早时,提高喷油压力导致BSFC反而快速增加.此外,随喷油压力的提高,排气流量与氧浓度变化较小,排气中NO增加,CPF再生速率逐渐减小,颗粒物残余量、压降和CPF出口端NO2排放同时升高.总体上,相比喷油压力,主喷定时对CPF再生过程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以激波管中的着火滞燃期实验值为目标,使用遗传算法优化了由正庚烷和异辛烷组成的主要参比燃料的骨架机理.基于C4-C8的30个大分子基元反应的指前因子,将正庚烷、异辛烷和两者混合构成的主要参比燃料的着火滞燃期实验值和模拟值平均相对误差设为目标值,通过优化得到56个机理.需经过筛选,淘汰一些预测偏差较大的机理.经过筛选的这些机理极大地改善了对着火滞燃期的预测能力.以其中一个优化机理为例,着火滞燃期整体平
由于化学动力学机理决定着定容弹(CVB)的着火延迟时间和燃料的氧化速度,所以化学动力学机理是影响定容弹燃烧特性预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引入一个同时适用于激波管(ST)和定容弹的正庚烷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用以分析激波管和定容弹点火特性的相关性.首先,定容弹中的燃烧受当量比和放热过程的变化影响显著.其次,激波管与定容弹具备相似的点火起始反应途径,并且在定容弹中决定着火延迟时间的关键因素是低温
大管径消声器的进出口管道内平面波截止频率较低,高阶模态在较低频率下被激发,在计算平面波截止频率以上的传递损失时,传统的计算方法已不再适用.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将进出口管道截面划分成有限个小单元,把每个小单元上的声场分布近似为平面波,建立了基于单元声功率叠加计算大管径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方法.通过自编程序计算出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并与用LMS Virtual Lab中管道声模态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
碳烟氧化是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再生的关键,而发动机尾气中的NO2可与碳烟在排气温度发生反应,实现DPF被动再生.为探究NO2与碳烟的反应机理,本文采用模拟Printex U碳烟,实验研究了NO2对碳烟的氧化过程.结果显示,NO2与碳烟在300℃即开始反应,且更多的C以CO2形式释放;NO2与碳烟反应形成C=O、C-OH等含氧官能团,使得碳烟表
为了探究喷油参数对汽车柴油机中小负荷瞬变性能影响的本质原因,本文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平台在一台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研究了单因素调整喷油参数对柴油机典型恒转速增转矩瞬变过程中小负荷工况缸内微观场和热力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和提前喷油正时都能使缸内流场速度增加,缸内高温区域扩大,缸内高温单元格比例增加且相位提前,燃烧速率加快,能有效提升缸内热力氛围,从而改善发动机瞬变性能;喷油压力越高,
针对一台4G15汽车缸内直喷汽油机试验研究了活塞初始位置、怠速转速、停机过程中节气门开度、起-停时间间隔、两次点火及不同直起模式对发动机直接起动模式实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塞初始位置对直接起动模式实现有关键性的影响.随停机前怠速转速的升高,停机过程曲轴平均转过的圈数显著增加.然而,在节气门开度较小条件下,单纯提高停机前怠速转速对缸内废气的清除效果有限.增大节气门开度是一种极为有效清除缸内残余废
通过添加甲醇和乙醇两种含氧燃料得到E10、E20和M5、M15燃料,对直喷汽油机起动过程的微粒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用不同比例的乙醇汽油时在5-25nm和25-50nm段微粒数量降低明显,50-100nm和100-600nm段微粒数量影响不大.燃用不同比例的甲醇汽油时在5-25nm、25-50nm和50-100nm段微粒数量降低明显,100-600nm段微粒数量影响不大.在起动工况下,燃用含
为了揭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低负荷热效率低和HC排放高的本质原因,以一台直列6缸、增压中冷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试验过程中,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大范围调节了天然气替代率.为了了解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微观情况,利用商用软件STAR-CD对不同替代率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替代率的增加,缸内压力和放热率逐渐降低,CA10、CA50和COV先变化较小后明显增加;燃料
柴油机喷嘴内的空穴流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燃油的雾化效果,继而影响整机的排放特性.而喷嘴内的空化现象分为几何诱导空化和线空化,几何诱导空化已被研究的比较透彻,而对线空化的研究还比较贫乏.本文在高压共轨试验台上,基于高速数码摄影和长工作距离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了原型透明喷嘴内的线空化现象.针对线空化的出现规律作了不同压力下的对比实验,发现了两种形态的线空化现象,并探究总结了这两类线空化的出现规律与针阀升程
对GRI3.0天然气详细机理进行简化,并将其与95/5vv柴油机理及氢气详细机理组合,添加污染物生成机理,构建含柴油(Diesel)、天然气(Natural Gas)、氢气(Hydrogen)的三燃料机理,通过敏感性、重要组分分析,调整化学动力学参数,并进行验证,最终得到包含79种组分,244步反应的DNH机理.结果表明:在当量比为0.3~1.0区间内,DNH机理能够准确的预测柴油、天然气、氢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