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档案工作(2008-2017)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来源 :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工作协会第一、二届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可视化和知识图谱角度,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选取档案工作方面的2273篇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目前国内档案工作的研究现状、热点、作者及机构等进行了总体分析.选择的可视化项目主要有作者、机构、关键字等.对该研究领域的权威作者和机构进行描述,揭示研究的现状、热点等,可以为档案工作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情报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信息传播和展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患的载体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得到了拓展.大数据、云存储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逐步完善,标志着当今社会已经快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馆是高校核心数据之所在,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势必给传统的档案搜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带来新思路、新路线和新手段.笔者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和自身的工作实际,谈谈
高校档案馆工作人员青年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年工作者在高校档案事业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具备专业来源多元化、学历高、档案专业人才少、女性比例高等特点.通过分析高校档案馆青年工作者的基本情况、职业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可以展望青年工作者的未来职业发展,并提出科学建议.
近年来,口述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方兴未艾,但口述史项目成果的归档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口述史项目档案化后的法律问题是该项工作的其中一个瓶颈.本文探讨了高校口述史项目的发展状况、归档存在的问题及归档的必要性,并对口述史项目归档工作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解决办法.
新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北京地区部分高校档案机构工作模式的调查问卷,提出了高校档案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其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的思考.高校档案机构作为高校档案事业的主要执行部门,应提升其在理念、手段和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青年档案工作者对档案职业的认同,关系着高校档案队伍的稳定及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但因种种原因,高校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倦怠现象.提升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学校、部门、青年档案工作者自身三方面,提出提升青年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感的一些思路和举措.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在教育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推动指引下,成立了档案馆,建立起了内部组织架构模式.本文梳理分析当前高校档案馆内部组织架构模式的类型及其优劣,提出高校档案馆必须创新管理理念,改革组织架构模式,并就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原则,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高校青年档案工作者容易因职业期望与职场现实的差距而产生职业倦怠,表现出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等症状,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工作内容特征及相关的制度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职业倦怠的出现.对此,相关组织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档案工作者自身应进行相应的心理调适.
档案文化产品开发是高校档案部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可行之策,但受制于馆藏、人员、资金以及档案基础工作等多种因素,此项工作还存在成果类型单一、传播不力、受众有限、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需提升思想和业务水平,丰富和优化馆藏,夯实基础工作,迎合受众需求,拓宽传播渠道等.
“互联网+”是互联网时代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互联网+”核心内涵,从管理和技术层面提出跨界协同、融合创新的宏观实施策略,从服务与资源两个方面提出拓展服务、丰富资源的现实可行路径,为高校档案信患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成为档案领域的主旋律.本文探究了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在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需求、原则、方法,并分享了中山大学在有关方面的经验、做法,最后提出对信息时代下档案行业的挑战和机遇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