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作为宽口径机械类专业获得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结构组成与内容特色, 现代的机械制造过程己经成为一种大系统的制造过程,对从事其工作的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对本课程及其教学进行定位时,无疑应该紧密切合这一要求。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内容来具体落实的。因此,组织和实施好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
【机 构】
:
武汉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武汉43007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作为宽口径机械类专业获得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阐述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结构组成与内容特色, 现代的机械制造过程己经成为一种大系统的制造过程,对从事其工作的人要求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对本课程及其教学进行定位时,无疑应该紧密切合这一要求。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内容来具体落实的。因此,组织和实施好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环节之一。要上好这门课,除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已较完善,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了很大的改进,编写、开发了有一定水准的教材与课件,并在2007年被评为了校级精品课程。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掌握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步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同工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他文献
从教学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角度对跨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开课专业特点,通过共性分析和引入实践训练环节,提出了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授课方法,并对跨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为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机械设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机械产品创新过程为主线,更新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增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力度.
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例,探讨了独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介绍了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几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工作,有收获也有期望。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根据社会需要、专业发展和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博览众长,统一规划,统筹考虑,逐步发展,大胆创新,敢于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办出独立学院新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课程设计、习题作业及考试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
文章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在提高任课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密切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激烈竞争,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专才更专、通才更通.为了适应需求,高等机械工程教育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特点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目标.而且,杨叔子说过"科学重分析,工程重综合",并在多次讲话中号召"工科学生要姓工,要面向工程".因此,对机械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对于机械专业来说
结合本院培养懂技术善指挥的复合型初级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熟练掌握装备机械系统设计及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等专业技能,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入手,加强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提出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可维修性设计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应用实践.
本文对本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与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
在企业对学生"可用性"的等待时间越来越短而课时不断紧缩的现状下,如何使学生切实地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基础知识体系是机械类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就业角度出发,对机械基础知识体系重构建过程中内容增、减的可能性进行了剖析,只要提及内容削减,就可以遇到这样的指责:“内容删减将无法满足本科要求”。反对削减基础内容的另一观点是:对课程内容的删节将破坏课程的系统性。从学生的
基于军校学员对机械设计课程的认知和应用,探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教学环节中如何加强机械设计课程与部队装甲装备实际的结合,从而增强军校机械设计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