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不同规格点带石斑鱼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投喂频率对不同规格点带石斑鱼生长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三种不同规格的点带石斑鱼(S:33.37±1.85g、M:238.99±5.32g、L:414.79±7.89g)为材料,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及肠道、胃和幽门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每种规格的点带石斑鱼以三种投喂方式(S:4次/d、3次/d、2次/d;M:3次/d、2次/d、1次/d;L:2次/d、1次/d、0.5次/d)饱食量投喂,每种投喂方式3箱,连续投喂84d后取样,测定试验鱼生长及肠道、胃及幽门盲囊中的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各组的成活率无明显变化(P> 0.05),鱼体的增重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5),S组蛋白质效率呈下降趋势(P<0.05),M3和M2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M1组(P<0.05),L1组显著高于L2和L0.5组(P<0.05).S组和M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效率随投喂频率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L1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效率显著高于L2和L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试验鱼S组(前、中、后肠)蛋白酶的活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P<0.05),而脂肪酶呈现上升的趋势,S4和S3组显著高于S2组(P<0.05),淀粉酶S3组显著高于S2和S4组(P<0.05).M组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活力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P<0.05).L组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各组中胃和幽门盲囊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没有明显差异(P>0.05),胃和幽门盲囊的脂肪酶在S组和M组中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P<0.05),在L组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结合本实验的结果,S组、M组、L组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2次/d、1次/d为宜.
其他文献
  Ghrelin可以促进饮食,调节体重,参与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是能够强烈促进摄食的脑肠肽.本实验中草鱼ghrelin cDNA序列全长491bp(GenBank序列号no.KC432584),包含了5非编码
会议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半滑舌鳎稚鱼消化酶活力以及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置五种不同脂肪水平(6.68%、9.84%、13.47%、17.89%和21.88%)的微颗粒
  通过宏基因组建库方法从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内筛选到新型脂肪酶lipG1,lipG1编码406个氨基酸,经同源比对鉴定为不动杆菌属来源.lipG1成功地实现在E.coli BL21中的
会议
  本研究旨在探索实际生产中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A.baeri Brandt♂)幼鱼适宜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本实验设计了四个投喂率(体重的2%,3%,4%和5%)和三个投喂频
会议
本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能够高水平表达外源丙酮酸氧化酶的重组大肠杆菌,并对其高密度培养做了系统研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利用PCR技术,从Aerococcus viridans A
  本文研究了在微颗粒饲料中添加富含DHA的裂壶藻对南美白对虾仔稚虾生长、体成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粉、虾粉、鱿鱼粉和贻贝粉等作为蛋白源,以鱼油作脂肪源,并添加
  研究L-蛋氨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鳙鱼开口苗生长、氨基酸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0(对照)、400、800、1600 mg/L的L-蛋氨酸强化初孵卤虫无节幼体16h,投喂鳙鱼(Aristic
  探索L-肉碱和氯霉素对轮虫强化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本试验应用0.0125mg/mL的氯霉素作为轮虫培养液中的抑菌药物,应用1mg/L浓度的L-肉碱作为轮虫的营养
离子液体(ILs)是完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或室温附近呈液态的有机盐类物质,其结构特点决定了离子液体的种类繁多,潜在的数目高达1018。伴随着新型离子液体的不断涌现和相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盐度(3,6,9)、光照强度(20,40,60 μmol·m-2·s-1)和温度(10,20,30℃)三因素对半咸水小环藻Cyclotella sp.SHOU-B108生长、蛋白质含量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