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汛期辽宁6次暴雨过程副高及急流特征分析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k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辽宁2010 年6~8 月逐日降水、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1976~2010 年110~ 130°E 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等资料,从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及高低空急流等方面对2010 年辽宁6 次暴雨过程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 年7~8 月110~130°E 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线在81%的时间较常年偏北,平均副高脊线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了2.7°;125°E 附近副高北界有3 次北抬过程,35°N 附近副高西界有6 次西伸过程,其中副高西界2 次在110~125°E 和副高北界在40~45°N 之间的稳定维持,使辽宁先后出现了入汛后首场和汛期中最强的两次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过程;暴雨发生在低空急流建立并维持的形势下,高空急流发展到强盛后急流核南压影响辽宁的过程中。
其他文献
针对2008 年6 月12 日广西特大暴雨个例,利用华南野外试验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采用Barnes 滤波方法,分离了其中的中尺度系统。对比雷达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降水阶段,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类型不同。暖湿气流中的中尺度扰动造成了对流降水,冷暖空气交汇带上的中尺度扰动增强了层积混合降水。通过滤波前后包含不同尺度信息的初值进行模式积分,发现基流稳定的暖湿气流中的弱扰动,不能通过
本文首先分别使用LAPS 资料和NCEP 资料作为WRF 模式初始条件对2008 年“6.12”广西大暴雨个例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 24h 累积降水和逐时降水模拟的差异表明二者所包含的信息对暴雨预报有着明显影响,为此将二者的差异定义为初始误差,通过DCT 谱方法对这种实际误差进行相对动能谱分析,发现误差相对动能谱的高值区位于波长,1000 [100km km] 的中尺度范围内,并且高层比底层大。接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2010 年2 月9~11 日发生在江苏的冬季雷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冬季雷暴天气成因。结果指出:整个天气过程是一个后倾式的冷空气活动,高层冷空气影响一直不明显,造成雷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空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切变线为雷暴发生提供动力抬升作用,切变线南侧暖平流为雷暴发
利用WRFV3 模式及NCEP 再分析资料对2006 年12 月24—27 日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这次大雾产生和维持的大尺度天气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形成这次大雾的主要原因是稳定的大气层结,地面的辐射降温及西南暖湿气流不断输送为大雾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这次雾是在辐射降温条件下形成的,而后在平流的影响下加强维持,属于平流辐射雾。其次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5-2009 年6-8 月份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日 与无雷暴日的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廓线及假相当位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雷暴日整层 大气的湿度相比无雷暴日大;雷暴日近地层到400hPa 之间空气暖湿;中低层风速大,以西 南风为主。假相当位温廓线为弓型,在400hPa 处假相当位温出现极小值,低层为弱不稳定 层,而500-400hPa 之间为对流性不稳定层,40
梅雨锋是东亚夏季的一个重要的天气系统,梅雨锋及其引起的降水一直是气象学家关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β中尺度对流性暴雨降水的形成机理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相应也是一个预报难点。因此,对梅雨锋暴雨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仍是一个挑战性难题。本文利用MM5 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典型的梅雨锋暴雨个例(2003 年7 月4 日-6 日)进行研究,这次降水过程表现出梅雨锋上β中尺度对流性暴雨的典型特征,即局地性、
根据1971~2010年甘肃省南部24个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陇南武都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和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利用曲线拟合和物理量诊断的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南部主汛期(7~8月)极端强降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甘肃省南部的年主汛期强降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呈减少趋势,90年代初至今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转型时间在1991年前后,1971~1990年
文章选取2010 年4-6 月江西汛期11 次暴雨过程,对T639 模式的短期预报能力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T639 模式能准确地反映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的演变趋势和调整,对重大天气过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副高脊线的位置模式预报误差较小。副高西脊点和强度的预报随着季节转变模式存在系统性误差,4-5 月预报较实况明显偏强,西脊点偏西;6 月随着副高加强,准确率明显提高,但72h 预报大部分偏弱。沿切
2010年6月19日至20日的暴雨,强降雨范围大、强度大,降水期集中,致使赣江、抚河等多条河流创下历史最大流量或最高水位纪录。本文利用WRFV3模式耦合四个陆面过程对“6.19”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四个陆面模式耦合WRF模拟的雨带分布和实况分布非常一致,均为东西向的雨带形状,且均预报出与观测资料基本一致的强降水中心。两个模式(NOAH和RUC)的地表径流预报量和降水趋势表现一致,可以认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T639 数值预报和FY-2 产品对2010 年12 月15 日~12 月16 日上饶市出现的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分析,并首次利用NCEP 1°×1°的再分析资料讨论了湿位涡与上饶暴雪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盛的西南气流、冷暖气团交汇、高空的逆温层以及高低空地面一定的低温有利于出现大范围降雪,在判断大雪落区时FY-2 产品也有很好的预报指示作用,T639 的数值预报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