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驼绒藜主要性状变异系数及遗传参数的研究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生物多样性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北美驼绒藜的3个世代12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及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主要性状在世代间和世代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世代间的变异明显大于世代内的变异。从遗传参数看,表型变异和遗传变异虽有相同趋势,但不完全一致,说明这些性状的变异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种子数、雄花穗长、叶腋雌花数、株高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4-82),表明它们的变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决定,而枝条节数、着生雄花节数具有很低的遗传力(0-16),说明它们的变异主要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在5%选择率下,种子数(0.94)、叶腋雌花数(0.45)、株高(0.62)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获得量,在育种上可取得更为显著的选择效果。
其他文献
早三叠世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绝灭之后生态环境的恢复时期,也是生物界由萧条到复苏的转折阶段,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机制来解释当时的生物与环境迟滞复苏的原因。当前相
陆生植物在三叠-侏罗纪之交的多样性更替演化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探究三叠末期绝灭事件特征及其背景的重要依据。四川盆地是研究华南非海相三叠一侏罗系界线最理
辽西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发育,因产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而颇为引人注目,在我国中生代古生物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相比而言,对晚侏罗世之前的植物多样性特征报道不多,直到近
近年来,作者在辽西北票长皋地区中侏罗统相继发现和采集了一批构造保存十分完好的紫箕科矿化根茎标本。初步研究显示,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如最粗的直径可达30 cm,而最细
本次研究工作采集的样品来自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东部的长春岭背斜三1井所获得的介形类化石,样品的层位为泉头组四段一青山口组一段。从实测结果来看,泉头组四段的介形类壳体碳
关于松辽盆地泉头组的时代归属及陆相白垩系统的界线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不同时期、不同门类古生物研究者依据其所研究的占生物化石,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地层划分方案。当前,青山口
松辽盆地发育有良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尤其是上白垩统,产有丰富的介形类化石。以往对介形类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不同井下材料的拼接,尚缺乏来自同一井位的完整的化石序列。松科1井
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白垩、古近纪全球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界线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单一的
松科1井是全球在陆地上实施的第一口陆相白里系科学钻探井,分为北孔和南孔,其中南孔获取了完整的松辽盆地泉头组上部至嫩江组下部地层,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本文主要基于松科1井
本文以蒜头果叶片为材料,研究了蒜头果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获得质量较高的蒜头果DNA,并适宜于RAPD分析;建立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