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

来源 :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度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的内容进一步丰富,研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层次逐渐深化,学科形态初露端倪。
其他文献
经济法权利研究应摆脱只限于法定权利的研究路径,现有经济法法定权利的完整性、系统性的缺失,使得经济法权利研究以“应有权利→法定权利”为研究路经成为必要。权利是权利(狭义)与权力的统一。经济法权利是经济法权利(狭义)与经济法权力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法应有权利生成之逻辑起点,经济法权利演进的逻辑路径是:生产方式→经济关系→法权关系→法定权利。经济法法定权利是对经济法应有权利的法律确认。
本文拟几何我国司法实践及有关刑法理论,并以《公约》为参照,就其涉及的若干刑法问题与我国现行刑事法律作一比较,对我国贿赂犯罪体系中贿赂内容的界定,关于受贿罪、行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要件的规定,及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有关贿赂罪名的增设等刑事立法进行了完善。
本文介绍了商业贿赂及其犯罪的法律定义,详细阐述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贿赂犯罪的规定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剖析了《公约》关于腐败法律中的定罪机制、反腐机构设置等规定和法律适用,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反腐败犯罪的新举措应从法律的实体规定和程序规定两方面着力提升,以利于应对腐败暗流。
本文拟在国际刑法视野下,就我国根据《公约》对贿赂犯罪立法中的受贿罪主体范围、贿赂范围、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存废等问题进行探讨。
我国的治理腐败之策目前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无论从战略看,还是从内容看,我国现行的反腐之策完全契合与《公约》,适应于治理腐败的国际潮流。作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公约》的价值和功能不仅在于为国际社会反腐败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指南和行动准则,更重要的是为国际社会倡导了治理腐败的科学理念和策略。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将是世界各国首选之策。
本文分析了《公约》框架下加强中国国际刑事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了中国国际刑事合作准则及《公约》框架下关于国际刑事合作的内容、特点。本文指出我国刑事法治应当从两个方面完善:首先,静态上的刑事法制要与《公约》全面接轨,接轨的内容一般包括立法内容,立法精神和立法形式的接轨;其次,动态上要建立一套复合《公约》精神的体制,以更好的适应国际刑事合作的要求。
腐败犯罪是一种国际性的严重犯罪。鉴于腐败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经常潜逃国外的情况,国际性反腐败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抓获腐败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使之绳之以法,得到法律的处罚。因此,引渡就成为一种打击腐败犯罪活动的重要手段。现代引渡制度本质上是国家之间为完成司法任务而采取的某种支援,是国家司法主权的体现,在国际法上,任何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法律义务,除非根据国际条约承担了这种义务。我国引渡机制的完善包括,引渡法
本文介绍正确理解违法所得,应与相关概念进行必要的界分。厘清违法所得的范围及与合法财产的界限,是进行追缴、退赔和返还被害人合法财产的基本前提。但是无论从实体法,还是程序法而观之,现有刑事法制对于违法所得问题的规制仍付之阙如。因而出于完善法制的考虑,应当就违法所得的刑事法制作出完善的一般性规定。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态势。与此相适应,学术界对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作为文化史领域的一个方面,新闻出版史研究也活跃起来,研究的立足点更加关注党和国家的现实需要,研究方法也更加注意运用不同学科深入考察具体理论和问题,新闻出版史研究表现出蓬勃发展势头。